玩酷网

“危害大!医院的无形深坑值得注意!”近日,山西太的赵女士去医院看病,候诊时看见墙

“危害大!医院的无形深坑值得注意!”近日,山西太的赵女士去医院看病,候诊时看见墙边贴着一张“扫码免费领CT袋”的海报,心想正好需要袋子,就掏出手机对准二维码扫了一下。手机立刻跳出一个花花绿绿的页面,最上面用特大号字写着“免费领取”,下面一行小字根本看不清。 赵女士以为就是领袋子的,随手点了“确认”。结果这一确认,啥袋子也没拿到,反而在银行卡里悄悄扣了三百多块钱,成了某保险公司的月缴型医疗险。 最离谱的是,从头到尾没有短信提醒、没有微信扣款通知、没有APP弹窗,要不是她晚上无聊翻了翻账单,压根儿不知道自己“被保险”了。 第二天赵女士去找医院,医院说:“我们只是提供场地,扫码页面是广告商做的,里面确实放了保险广告,如果手滑多点两下,就可能默认同意扣费。”赵女士一听更懵:我只是想拿个塑料袋子,咋就买了保险? 这事一上网,网友们全炸了锅。有人说:“这跟大街上扫码送纸巾结果给你办贷款一个套路,医院怎么也成了帮凶?”还有人吐槽:“现在骗子都升级了,不打电话不发短信,直接在医院里蹲点,专挑病人下手。”更多人现身说法,讲自己爸妈在医院也被“免费量血压”的二维码坑过,扣了好几百,想退保还得打十几个电话。最逗的是有个网友总结:“以后去医院得带老花镜,不然看不清小字,一扫码房子都保没了。” 说到责任,真值得说一下。 首先是医院。 医院把墙租给广告商,等于把病人流量也租出去了。广告商在页面里塞保险广告,医院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等于默认“只要能赚钱,管它是啥内容”。按《广告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公共场所的管理者有义务审核广告内容,不能放任误导信息。医院没尽到审核责任,就得挨罚。轻则市场监管部门责令整改、没收广告费,重则罚款几万到几十万,还要公开道歉。如果查实医院明知广告有问题还继续放,那就涉嫌共同欺诈,可能吃官司。 其次是广告商。 他们故意把“免费领取”做得老大,把“同意投保”缩成蚂蚁字,明显是误导消费者。按《保险法》和《电子商务法》,这种“默认勾选”“隐藏条款”都属于霸王条款,要被保监会叫停、罚款,甚至吊销广告发布资格。有人说:“保险公司也冤,他们只是提供了产品。”但别忘了,保险公司跟广告商是合作关系,明知对方用“扫码领袋子”当诱饵,却不拦着,等于默许。保监会可以罚保险公司虚假宣传、销售误导,轻则几十万,重则停新业务、高管被约谈。如果查实保险公司参与了页面设计,那责任更大。 医院本该是最让人安心的地方,现在却成了某些人的“流量入口”。 病人本来就着急、难受,再被这么一绕,雪上加霜。说白了,就是利用大家对医院的信任、对流程的不熟悉,专坑最没防备的人。希望以后监管部门别等老百姓投诉才动,平时就多巡查;医院也别啥广告都接,至少把二维码旁边贴个大大的“此码非医院官方,扫码需谨慎”。 咱们老百姓也得学精点:天上不会掉馅饼,扫码之前,先戴上眼镜、看清每一个字,再决定要不要点。 你们有遇到类似的情况吗?

评论列表

 静随峰飞
静随峰飞 3
2025-08-15 20:49
这个可以报警处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