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曲艺作品《房东来了》《心声》双双入围第二十届群星奖

上海9部作品冲击第二十届群星奖

曲艺作品《房东来了》《心声》双双入围

今年,上海9部作品入围第二十届群星奖决赛,其中,曲艺作品《房东来了》《心声》双双入围,将赴川渝地区进行奖项的最终角逐。日前,两部作品的主创在上海市群艺馆接受记者专访,讲述了创作背后的故事。

“几年前查群租时,我看到三居室里挤着22张床铺。”奉贤区戏剧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房东来了》作者兼演员沈玉琴说,这段真实见闻,是锣鼓书《房东来了》的灵感来源。2022年构思这部作品时,她还在居委会工作,所在社区约3/4居民都是外地来沪的新上海人。“我常带着房东一起走访,听一听年轻人的故事,发现他们背井离乡不容易。”于是,第一版《房东来了》诞生。“后来边修改边排练,把剧情从群租改成合租,突出三位合租主角,改了无数稿,才有今天的呈现。”

“锣鼓书是流行于奉贤、浦东一带的传统曲艺,也是土生土长的非遗,很多老艺人都不在了,现在唱锣鼓书的,都是原来唱沪剧、山歌剧的戏曲演员。”作为作品辅导兼作曲,奉贤区戏剧曲艺家协会名誉主席徐思燕说。作为上海地区流传的民间曲艺之一,锣鼓书的最大特点是演员自击锣鼓,唱表说书。《房东来了》中有四川租客、江苏租客和上海房东,演员们除了要说好奉贤东乡话,也要说四川话和江苏方言。“曲艺地方性最强,要先把语言固定下来。”徐思燕说,在曲调上,“表”和“说”也有区分,“我们根据专家意见,把快板、贯口掺入其中,还专门设计了一段rap。”

如今,成功入围群星奖决赛,团队决定回去继续打磨,直到上台前一刻。徐思燕说,他最自豪的是团队的“本土性”,“创作、导演、演员,全是奉贤本地人”。

另一部作品《心声》中,“忽然下课铃声响,细雨纷纷立转晴,一时间,鱼儿脱了钩,鸟儿别笼门”,苏州弹词开篇真实地道出了孩子们“双休比平日忙”“回家作业像小山”等心里话。嘉定区望新小学老师、《心声》演员领队高千惠说,参与《心声》演出的小演员们,出自学校“新梅雅韵”评弹社。

《心声》是一部专门为儿童创作的作品。“一开始写得不对,完全没抓住孩子的心思。”上海评弹团一级演员、《心声》辅导老师周红回忆起创作初期的波折,为了真正贴近孩子,创作团队专门召开座谈会,听小朋友“唠嗑”,“比如我们家养的猫很好玩、不想写作业这些事”。这些细碎的童真,成了作品改稿的关键。“评弹要反映孩子的‘心声’,就得让他们演自己。”周红让孩子们回忆“平时怎么生气、怎么发嗲、不开心了怎么表示”,把这些生活化的动作融进表演,“比如‘不要回家’的跺脚,就是小朋友会做的事,小朋友演自己,演得特别好”。

作品孵化过程中,嘉定区文化馆全程参与,组织专家团队专项辅导,聚焦作品结构、音乐设计、情感表达等环节,开展了多轮深度打磨与提升。小演员们经过集训,不断精进表演,还登上“全国美育青少年示范展演”等多个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