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北京大学著名经济学家发出警告!如果中美不再进行贸易,那么作为一个拥有全球35%工

北京大学著名经济学家发出警告!如果中美不再进行贸易,那么作为一个拥有全球35%工业产值的大国,中国将不会再购买美国任何高科技产品。   2025年初,当特朗普政府挥舞着对等关税大棒砸向全球贸易伙伴时,一场前所未有的贸易风暴席卷全球。   在这个关键时刻,北京大学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教授发出一个清晰而有力的信号,如果中美不再进行贸易,那么作为一个拥有全球35%工业产值的大国,中国将不会再购买美国任何高科技产品。   这绝非空洞威胁,而是基于庞大工业实力和市场体量的战略宣言。   众所周知,特朗普的贸易战策略如同他标志性的商业谈判层层加码,第一次任期对华贸易战是温水煮青蛙,随后却是直接掀了桌子。   林毅夫对此态度鲜明:谈?我们随时欢迎。打?我们奉陪到底。这种底气,源于中国庞大的工业机器,全球超过三分之一的工业产值在这里轰鸣运转。   这不仅是数字,更是战略筹码,一旦贸易管道彻底掐断,美国引以为傲的高科技产品,将在中国这个超级工厂里彻底失去买家。   最重要的是,美国民众的日常生活早已与中国制造深度绑定,当特朗普威胁在原有关税基础上再加45%时,美国企业和普通家庭立刻感受到了切肤之痛。   精明的美国人甚至玩起了新花样,兴起一股采购旅游潮,亲自飞来中国扫货,或者通过敦煌网等跨境电商曲线救国。   这生动说明了一个简单却被政客刻意忽视的真理,贸易是双赢的游戏,强行切割只会两败俱伤。   林毅夫警告,贸易战的尽头可能是历史悲剧的重演。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的幽灵盘旋不去,当时美国的高关税政策正是全球陷入深渊的推手之一。   他犀利指出,美国贸易逆差的病根在国内储蓄不足、消费过旺,而非所谓的他国剥削。将国内矛盾转嫁中国,不过是重蹈上世纪80年代怪罪日本的覆辙,属于典型的鸵鸟政策。   更让美国科技巨头焦虑的是,贸易战正在自毁长城。林毅夫分析,美国的高科技霸权高度依赖全球市场分摊其天价研发成本和风险。   一旦各国因美国关税而报复性提高壁垒,美国高科技产品的海外市场必然萎缩。没有庞大的市场支撑利润,尖端研发的引擎将逐步熄火,技术领先地位岌岌可危。   讽刺的是,特朗普让美国再次伟大的豪言,最终可能成为削弱美国核心竞争力的催化剂。   贸易战阴云下,中国庞大的工业体系正展现出惊人的战略纵深和转型韧性。浙江等民营经济重镇在动荡中表现亮眼,一季度数据显示民营企业在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中已占据主体地位。 政府早出手、快出手的预期管理策略,配合货币政策适度宽松、财政政策积极发力,以及消费券等针对性刺激,为企业提供了缓冲垫。   最能体现中国自力更生能力的,莫过于军工科技的加速突围。特朗普政府2025年收紧对华高端芯片及设备出口,并拉长实体清单时,意图锁死中国高端技术路径似乎已然落下。 尽管顶尖军事科技完全替代不可能一蹴而就,部分领域距离顶尖水准仍有差距,但国产替代方案的实用效能和快速迭代能力,已对技术封锁的有效性提出了根本质疑。 美国智库在2025年一份报告中罕见承认,对华技术封锁的成本正急剧上升,长期效果显著低于预期。可见,封锁非但没有困住中国,反而倒逼出一条更坚韧、更独立的技术脊柱。   转机在2025年夏天悄然出现,经过日内瓦、伦敦、斯德哥尔摩三轮密集谈判,中美在8月12日达成《斯德哥尔摩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双方同意将24%的对等关税暂停90天。 美国商界对此长舒一口气,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会长称之为至关重要的喘息期,为美国圣诞季进口争取了宝贵时间。 有分析指出,特朗普政府高估了关税大棒迫使中国屈服的能力,如今寻求缓和,实则是其前期激进政策的自我反噬。   专家们对此有着清醒认识,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万喆指出,《声明》标志着中美经贸摩擦进入阶段性降温,避免脱钩成为双方共识,博弈模式正从极限施压转向竞合并存。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高凌云则强调需辩证看待这90天窗口期,它虽为正常经贸运转提供了暂时稳定,但窗口关闭后企业仍可能面临新一轮不确定性。   对此,你们怎么看呢?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讨论。 参考资料: 专家:中美贸易摩擦正“阶段性降温”——中国青年报 2025-08-15 提问林毅夫:关税政策何影响?经济走势何研判?——潮新闻客户端2025-04-22 2049年中国经济规模将达到美国的2倍,世界格局变化或将走向确定——杭州日报2025-04-23 全国政协常委林毅夫:中美经济完全脱钩的可能性不大——人民政协网2025-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