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笔下的东方公主,遇见丝绸之路起点的千年古都,一场跨越时空与国界的文明对话即将再度启幕。近日,陕西大剧院正在紧锣密鼓地复排经典歌剧《图兰朵》,以国际顶尖阵容重现这部凝聚东西方艺术精髓的巨制。这部闻名遐迩的“中国故事”,历经百年沉淀,如今又将以西安为舞台,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璀璨纽带。
东西方文明交融的百年回响
《图兰朵》是意大利歌剧大师普契尼的绝笔之作,创作灵感源于欧洲人对东方神秘文化的想象。剧中不仅融入了中国民歌《茉莉花》的经典旋律,更以西方歌剧的表演方式重构了东方传说。2017年,陕西大剧院以自制版《图兰朵》作为开幕演出,首次将这部“西方人眼中的东方”完整呈现于中国舞台,完成了东西方艺术的双向奔赴。
《图兰朵》是普契尼根据童话改编的三幕歌剧,创作于1924年。于1926年4月25日在米兰斯卡拉歌剧院首演,由托斯卡尼尼担任指挥。近百年来,被誉为世界十大经典歌剧之一的《图兰朵》,以宏伟合唱与绝妙咏叹调及海量中国元素闻名世界。作曲家不仅巧妙地把中国民歌《茉莉花》作为了音乐主线,还加入了孔子的颂乐、中国的庆典音调等。直到现在,也有很多西方人通过这部歌剧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而这也是很多国人欣赏意大利歌剧的首选剧目。
1998年,张艺谋曾执导《图兰朵》在紫禁城盛大亮相。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团队投资1.2亿重金打造的《图兰朵》在鸟巢惊艳四座。可以说中国民间小调《茉莉花》之所以享誉世界,歌剧《图兰朵》在很大意义上在百年间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国际传播。
2017年,陕西大剧院自制歌剧《图兰朵》的上演第一次将如此完整、专业的全版歌剧呈现在本地观众面前,完成了对无数西安人的歌剧“启蒙”,当年一票难求的盛况、观众散场后热烈的讨论,至今仍为艺术爱好者们津津乐道。
这一次复排,陕西大剧院再度将全球顶尖艺术家集结于西安,比如意大利指挥家皮德罗·里西执棒,俄罗斯女高音维罗尼卡·吉奥耶娃诠释冷峻的图兰朵公主,而意大利男高音马克·贝尔蒂——这位八年前首演时的“卡拉夫王子”再度归来,与中国歌唱家阎司南、孙田雪飞等联袂登台。东西方艺术家同台演绎,既是对普契尼东方幻想的致敬,亦是对文明互鉴的当代诠释。
八年深耕造就卓越艺术品质
陕西大剧院八年来以“长安有歌剧”品牌为支点,推动歌剧艺术在西北落地生根。从《茶花女》到《托斯卡》,每一部联合创排的经典都成为东西方团队协作的典范。此次《图兰朵》复排,更邀请国际舞美设计师融入秦腔脸谱、唐代纹样等本土符号,让西方经典与中国审美深度对话。
歌剧是无国界的语言。《图兰朵》的独特魅力在于其“中西合璧”的基因。当年普契尼虽未亲临中国,却通过《茉莉花》的旋律、宫廷礼仪的考据,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的东方世界。而今日的西安,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将这部西方经典重新赋予中国舞台。陕西大剧院负责人曹彦表示:“《图兰朵》是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我们希望通过复排,让世界看到真实、多元、现代的东方文化。”
《图兰朵》这部凝聚着普契尼深厚东方幻想的作品,也与西安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完成了跨时空、跨语言的对话。八年前,坐落于西安大唐不夜城的陕西大剧院,以自制歌剧《图兰朵》作为开幕演出,不仅奠定了陕西大剧院歌剧制作的高起点,更深深烙印西北观众的文化记忆中,成为其艺术品格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八年过去,陕西大剧院已成为丝路文化带上的重要枢纽,吸引全球艺术家来此创作,更让西安观众足不出城即可领略世界级艺术盛宴。
目前,这部恢宏巨制的歌剧正在紧锣密鼓地排练当中,庞大的主创团队与技术团队争取用现代观众更易接受的审美方式,在舞台空间、舞美设计、灯光音响及唱腔细节等方面做出更多尝试与探索。与八年前相比,这将又是一部耳目一新的力作。
待到11月《图兰朵》再度上演时,西方咏叹调《今夜无人入眠》与中国元素交相辉映,恰如丝绸之路上的驼铃与文艺复兴的乐章共振。如此文明的互鉴、艺术的融合不仅跨越国家与时空的界限,更消弭国与国之间的文化隔阂,成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