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几年,一批经典的零食品牌开始快速“复兴”。在产品和包装上,它们突破窠臼,通过新产品、新包装,积极“笼络”00后、10后。比如有三四十年历史的金冠,相继推出小颗粒装话梅糖果、无糖产品及MBTI性格测试糖,从传统的婚庆喜糖品牌转型为休闲零食品牌。雅客则在硬糖基础上推出软糖、冻干棒棒糖等新产品,此外还通过联名成为Z世代的心头好。在渠道上,它们积极拥抱拼多多新电商,通过平台专供产品迎来增长。
在大众的认知中,这些老品牌曾通过线下商超成为记忆的一部分。但如今,它们也跟上了时代浪潮,走进了10后的视野中。
这个品类到底发生了什么?未来还会有何种可能性?
《商业观察家》近期于福建泉州集中走访了4家亿级年销规模,以烘焙、包装糖果等休闲食品为主营的一二线品牌商——友臣集团、金冠、雅客、蜡笔小新。
从它们身上,《商业观察家》也看到了针对年轻一代客群的新的品类策略、新的市场打法、新的组织方式,及新的渠道策略。
一
商品创新
休闲食品,以包装糖果为例,中国包装糖果市场总盘,2024年大概在3500个亿左右,年增速在6%-7%左右。
市场总量还是在增长的。
但是在大家的体感上,或者说各家企业具体的市场策略上,行业整体则已经迈进了存量市场的经营逻辑中了。
大家在思考,要如何更好地去做存量市场?如何更好地从存量中找增量。
而产品创新、架构多品类生态、新品能力、渠道多元化,则是当下休闲食品存量发力的“四件套”。
产品创新一块,由于烘焙等休闲食品,生产制造的门槛并不高,进入存量市场阶段后,行业的发展方向,至少从《商业观察家》访问的这几家品牌来看,已产生基本共识,就是:要做好功能化产品、健康保健系列产品。
金冠集团电商负责人告诉《商业观察家》:“现在,包装食品不能做普通味道了,要有价值,口感要好,还要更便宜。”
不能再简单做普通口味,而要做功能化的体现,通过功能化来带动客单价,支撑毛利表现。
不能被贴上“垃圾食品”的标签,要有“大健康”的属性。
不能再做“复杂”配料表,要追求干净配料表。
这些都是存量市场的发展趋势。
现在,在休闲食品领域,卖得最好的新品就是无糖系列产品,各大品牌在每个休食品类中,大致都会推出两到三款无糖系列商品。这是因为老一辈消费者对糖的需求量下降,年轻人也开始更多追求低糖饮食。
很多品牌商也开始大量推出强化某些微量元素、营养保健概念的新品,比如,做维生素糖果等,糖果也要往健康方向走。
包装食品的配料表则在追求干净配料表,大量上市的新品已经没有过多的食品添加剂项目,比如没有色素、柠檬酸、合成香味剂等项了。这是因为年轻消费者受教育程度普遍高于上一代人,她们会更在意配料表是否干净。
甚至,年轻一代对于糖果好不好吃的标准也在发生变化,现在的年轻人更喜欢酸甜“复合”口味,而不是只有甜;喜欢更小颗粒,但更好吃的糖果,而不是大颗粒糖果;对包装食品更在意新鲜度,而不是只要不过期就好。等等。
这些,对于整个休食产业链而言,其实就是要“倒逼”休食生产商来做品质提升、效率提升、门槛提升。
二
多品类生态
休闲食品的另一个发展趋势则是,要从单一品类,比如单一包装糖果经营,走向全品类休闲食品经营,从而构建出一个多品类休食生态。
《商业观察家》访问的这些品牌,前几年,有些企业还是单一的包装糖果生产商,而到最近这两三年,则都在非常紧迫地“扩品”,力图成为休食全品类生产商,从包装糖果延展到了烘焙等多系列产品。
因为在存量市场阶段,单一品类经营其实已经满足不了消费者需求与市场竞争要求了——存量市场阶段,单一品类经营太容易被“替代”、被消费者“遗忘”了。
多品类经营则具着多场景的渗透能力、多场景服务能力、多场景的消费心智,以及多场景的生态闭环——更好的毛利与客单价。
基于这个趋势,在渠道端也出现了相对应的变化,比如在线上端,拼多多崛起了——它的推荐引擎及“爆品”推荐销售能力,为零食品牌商的“扩品”带来了更低的准入门槛。
扩品需要对新品研发、渠道网络、供应链管理、数据沉淀进行投入,不是想扩就能扩,拼多多的“爆品”推荐能力与用户规模,实际能为休食品牌商的扩品带来更低的准入门槛与一站式服务。
三
借新电商锤炼新品能力
食品业的核心能力是看做新品的能力强不强。包装食品并不是一个刚需行业,消费者可吃可不吃,这个行业需要不断去创造“吃”的理由。
包装食品经营的是标品,人们对于标准化的东西,会更容易感到“厌倦”,这个行业需要不断为消费者带来新鲜感。
包装食品的主力客群永远都是更年轻一代的消费者,而年轻消费者永远都在追求新奇、特别的味道。
所以,新品能力是食品业所必须具备的一个核心能力。
而进入到存量市场阶段,消费端越来越理性,对于品牌商的新品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对新品研发、供需匹配、快速上新、快速测试、快速反馈、快速铺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这样的情况下,市场出现的一个变化就是:线上崛起。
当下的休闲零食品牌,基本上已经离不开线上渠道了。
《商业观察家》访问的这4家休食品牌,目前的线上占比基本都在10%-20%左右,占比没有特别高,然而,它们却已经离不开线上了。因为不做线上会直接影响到它们的新品能力——线上的新品研发、测试、反馈效率已经大幅高于线下了。
金冠电商负责人告诉《商业观察家》:“现在,我们测试一个新品,在线下需要半年时间周期,流程包括:研究上市需要3个月时间,经销商复试、反馈、铺货、动销还需要3个月时间。在拼多多,产出则很快,已经没有可比性了。”
雅客电商负责人则对《商业观察家》称:“以新品测试反馈为例,线下需要1-3个月周期,而在线上,一周就能得到消费者的真实反馈,我们最快的时候,在拼多多上,2-3天就能产生反馈。”
蜡笔小新电商负责人告诉《商业观察家》:“做电商其实就是做产品的数字化,能够以一个很快的速度,了解产品在用户端是什么定位,以及更深层次去了解用户需求。所以,我们推一款新品,在拼多多,两个月就能定生死,实际上,第一个月就能看出7、8成,而在线下,这个周期至少要半年时间。”
线上渠道大幅拉动了休食的“上新效率”,进而成为了一个“不可或缺”的渠道。
由此,各大休食品牌对于该品类未来的线上销售占比预测,似乎都比较乐观,《商业观察家》所访问的这4家品牌给出的未来线上销售占比预测值,基本都在30%-50%区间。
四
渠道多元化
存量市场阶段,休闲食品业的渠道策略也发生了比较大的改变。
很多休闲食品品牌于最近一段时重组了它们的事业部,比如蜡笔小新,根据渠道组建了四大事业部,分别是:零食事业部、分销事业部、新电商、OEM|ODM事业部。
划分的逻辑是什么?
为了新人群、新渠道、新场景。
新人群新渠道:主要是指品牌年轻化、用户年轻化。
由于休闲食品主要还是年轻人在吃,要做好这块市场,品牌年轻化、用户年轻化就是一个永恒的工作。那么,体现在渠道端,零食品牌商就需要不断去找能帮助它们触达年轻消费群,并在年轻用户群体中建立品牌心智的渠道,它们会为此专门组建事业部。
那现在,它们对于渠道是怎么看的?
已经不再做线上与线下之分了,它们分得更细,线上都单独分出面向传统电商的部门,面向新电商平台的部门。在线下,也针对不同的线下业态成立了专门的部门。
传统电商与新电商拼多多又有什么区别?
核心的差异就是年轻用户的占比。
虽然年轻人群都已经“迁移”到线上,比如00后人群已经是互联网的“原住民”了。但互联网企业与互联网企业之间也存在很大差异,发展到当下,它们之间的年轻用户占比有了很大差异。
像拼多多现在就是休闲食品品牌商的“香饽饽”,因为在拼多多上能找到更年轻的消费群,而更年轻的消费群则能为休闲食品带来更大的销量与销售增速。
《商业观察家》访问的几家休闲零食品牌,几乎都声称在拼多多上的销售增速,是所有线上平台中最高的,支撑就是年轻用户群。
雅客告诉《商业观察家》,它们在拼多多上用户群年龄段在18岁-25岁区间,相比其在传统互联网企业上用户年龄层低10岁以上。由此,它们在拼多多上的复购率也能做到50%。
休食品牌商的渠道逻辑,现在很“粗暴",就是看能不能为它们找到年轻用户的大流量池,能找到它们就投资源。
新场景:休闲食品如包装糖果,过去的一大消费场景主要是婚庆、节庆等集中式消费场景。如果要持续开发增量市场,那包装糖果业就需要不断地去开发新的消费场景。
现在,休闲购买场景成为了包装糖果业当下的一个重要增量消费场景,因为年轻一代人群的消费习惯已经改变。
年轻一代人群并不希望等到婚庆、节庆时候才买糖果吃,日常时段,她们也愿意买一买、逛一逛、吃一吃。成长于物质“充沛”年代,她们的购买行为已不像上一代人那样,具有那么强的目的性了,很多都呈现出随性、休闲式的购买特征。
而在下沉市场,由于人们的生活节奏很慢,加上人口基数大,这种随性、休闲式购买的需求反而更大。
典型如拼多多,它的下沉市场用户盘大,年轻消费者占比高,导致其的休闲购买场景强大,有量有增速,尤其是在三四线市场,拼多多的增速可能是当下线上平台中最快的。
一些专门为休闲购买场景打造的糖果包装,比如米色装产品,在拼多多上就卖得好,在其他平台上则不怎么能卖得动。
基于这样的场景心智,拼多多小二的服务专业度于当下市场也更有口碑,雅客电商负责人对《商业观察家》称:“拼多多的小二能给数据、方向性指导,能带着我们走,推着我们跑,少走弯路,拼多多小二对品牌商能带来更有价值的指导。”
这就是场景的“量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