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伊利集团在年报中高调宣称奶粉业务"逆势增长",金领冠婴幼儿奶粉实现双位数营收增长时,消费者投诉平台上的一连串记录却勾勒出另一番景象。从疑似蟑螂腿到头发丝,从纤维状异物到两指宽的硬质片状物,这款被寄予厚望的奶粉品牌,正陷入频发的质量争议与信任危机。
异物频现:质量防线的集体失守
8月的夏日投诉榜单上,金领冠再次因"异物"成为焦点。一位消费者在某电商平台购买的产品中发现疑似蟑螂腿,289.96元的消费金额背后,是对食品安全的深层焦虑。品牌方"安排专人跟进"的标准化回应,在348条历史投诉记录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近30天18起投诉的密度,揭示出问题并非偶发。7月30日,有消费者在奶粉中发现约两指宽的白色硬质片状物,揉搓测试显示其不会化为粉末。当消费者从店铺投诉至品牌客服时,得到的回复竟是"不排除是使用过程中掉落混入"——既未排查生产环节,也未启动溯源程序,将责任轻飘飘地推给消费者。
更令人不安的是企业处理问题的惯性推诿。8月3日的投诉中,商家将异物归因于"潮湿滴水",却无法解释密封包装内为何会出现环境因素导致的污染;7月28日的纤维状异物投诉、6月30日的头发异物投诉,最终都以模糊回应收场。这些案例共同指向一个严峻事实:金领冠的质量管控体系可能存在系统性漏洞。
婴幼儿配方奶粉作为特殊食品,其安全标准本应高于普通产品。但从投诉记录看,从原料采购、生产加工到包装存储的全链条中,至少有一个环节的品控闸门已然失效。当消费者在给婴幼儿冲调的奶粉中挑出异物时,损害的不仅是品牌信誉,更是家长群体对国产奶粉的信任根基。
营销乱象:从虚假宣传到强制消费
质量问题之外,金领冠在营销与服务环节的操作,进一步加剧了消费者的不满。生育补贴活动本是提升用户粘性的举措,却因设计缺陷演变成"消费陷阱"。多位消费者反映,参与伊利生育补贴需扫描奶粉罐内铝膜上的内码,而铝膜作为易损部件,丢失后竟无任何补救措施。
更令人费解的是企业的"补救方案":客服要求消费者额外购买3罐奶粉才能申请特殊处理,但完成购买后问题依旧未解。这种强制消费行为不仅违背公平交易原则,更将企业责任转化为消费者的二次损失。当铝膜成为制约权益的"枷锁",所谓的补贴承诺俨然成了诱导消费的幌子。
“A2奶源"的宣传争议则暴露出营销话术的水分。有消费者2025年4月购买的金领冠珍护铂翠一段奶粉,包装未标注"A2"标识,商家也无法提供"A2β-酪蛋白"含量检测报告。面对质疑,厂家客服推给销售平台,商家则以"商业机密"为由拒绝回应。有趣的是,产品宣传强调"鲜活A2型生牛乳",但配料表首位仅标注"生牛乳",这种前后矛盾的表述,难免让人怀疑其是否存在虚假宣传。
电商平台上的宣传标语同样引人深思。"伊利集团中国奶粉销量第一""金领冠A2型奶源奶粉全球销量第一"的醒目字样,与飞鹤卓睿3段2万+的销量形成对比——金领冠珍护铂萃三段750g规格产品销量仅6000件。在没有第三方权威数据佐证的情况下,这类"第一"的宣称,更像是自说自话的营销套路。
增长隐忧:规模扩张与品质坚守的失衡
伊利2024年财报呈现出分裂的业绩图景:整体销售额1158亿元,同比下滑8.24%,创近年首次负增长;归母净利润从2023年的百亿降至84.53亿元,同比缩水18.94%。与之形成反差的是,奶粉业务被特别强调"逆势增长",金领冠婴幼儿奶粉营收双位数增长,市场份额提升2个百分点,电商渠道零售额激增50.8%。
高速增长的数字背后,是品控资源的稀释与服务能力的跟不上。当企业将重心放在渠道扩张与销量冲刺上时,生产环节的精细化管理难免被忽视。348条投诉记录中,异物问题反复出现,说明质量管控并未随着规模扩大而同步升级,反而可能因产能压力出现倒退。
市场竞争的加剧更凸显出这种失衡的风险。在电商平台上,金领冠珍护产品与飞鹤卓睿3段价格相当,但销量差距明显,反映出消费者用脚投票的结果。当产品力无法支撑营销投入时,高速增长终将难以为继。尤其在婴幼儿奶粉市场,口碑积累需要长期投入,而信任崩塌可能只在瞬间。
伊利集团或许正面临一个关键抉择:是继续追求奶粉业务的规模扩张,还是停下脚步修补质量与服务的短板?从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同比继续下跌17.71%的趋势看,忽视消费者体验的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
信任重建:比增长更紧迫的课题
对于金领冠而言,当前的核心问题已不是如何维持增长速度,而是如何重建消费者信任。当异物投诉从个案演变成常态,当营销承诺与实际服务形成落差,品牌形象的修复将比开拓新市场更加复杂。
完善品控体系是首要任务。企业需要从原料验收、生产线监控、成品检测等环节进行全流程复盘,找出异物混入的关键节点,而非简单将责任推给消费者。建立透明的溯源机制,对投诉案例进行公开调查,才能让消费者看到改进的诚意。
规范营销行为同样重要。无论是补贴活动的规则设计,还是"A2奶源"的宣传表述,都需要经得起法律与事实的检验。将"商业机密"作为回避质疑的借口,只会进一步消耗品牌信誉。
售后服务的升级则是当务之急。面对消费者投诉,机械式的回应与推诿只会激化矛盾。建立快速响应机制,针对异物、宣传争议等问题制定标准化解决方案,才能在第一时间化解不满。
国产奶粉曾在信任危机中艰难重建市场份额,金领冠作为伊利旗下的主力品牌,理应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认可。在婴幼儿奶粉这个特殊赛道上,没有什么比安全与诚信更重要。当高增长的光环褪去,能否守住品质底线,将决定这个品牌能否走得更远。
伊利集团在年报中强调"市场份额提升2个百分点"时,或许更应关注那348条投诉背后的失望与焦虑。毕竟,销量可以用数字堆砌,而信任的重建,需要的是日复一日的坚守与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