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转角遇“嘉兴”

转自:嘉兴日报

■费志民

每次去上海,我总爱逛冷门、老旧的街区,探访那些蕴藏故事、飘散烟火的故居旧址。一个夏日,我在手机地图上发现,哈尔滨路有一处名为“公共租界虹口巡捕房旧址”的文物点,当即决定去看看。

从地铁4号线海伦路站3号口出来,左拐两三百米,便到了哈尔滨路北端的丁字路口。路口东南的转角是栋两层西式建筑,红墙红瓦半掩于枝繁叶茂的法国梧桐间,煞是醒目。面向哈尔滨路的西墙上钉着咖啡色、梅花状的文保标牌,上有“嘉兴路巡捕房旧址”几个字,应该就是手机地图上的文物点。让我不解的是,这栋建筑北临海伦路,西靠哈尔滨路,跟南边的嘉兴路毫不搭界,为何偏偏要带“嘉兴”二字?

扫描文保标牌上的二维码后,我才明白,这栋启用于1907年的建筑1913年更名为嘉兴路巡捕房,民国时期及新中国成立后是公安(警察)局的嘉兴路派出所,说明嘉兴路一直是对包括哈尔滨路在内的周边区域的统称(现在就叫嘉兴路街道)。而且它还与陈独秀有过一段不凡的交集:1932年10月15日,陈独秀最后一次被捕后就关押在此。

转角遇“嘉兴”,像是对我这个嘉兴访客的欢迎。不过,遗憾马上来了。文保标牌下面还有块公示牌,显示此处现由某公司管理使用,不对外开放。看到大门小门扇扇紧闭,也无人员出入,我只好悻悻离开。

往南百十米,便是东西走向的嘉兴路。还没到路口,西侧色彩鲜艳的墙画吸引了我。这栋半新不旧的两层建筑墙上,画的居然是“嘉兴影剧院”的建筑及街景,落款还有“摄于2008年”等文字,颇具怀旧风。怎么又冒出个“嘉兴”?我兴奋起来,四下张望着寻找答案。只见路口西北角的一栋四层灰色建筑,上有“星梦剧院”四个红色大字,还贴满演出海报,莫非……我边琢磨边右拐进入嘉兴路,抬头一看建筑正面的样貌,果不其然,正是墙画里的“嘉兴影剧院”,不过现在的名字是“SNH48星梦剧院”。

这又是怎么回事?大门右侧也有一块“天堂大戏院旧址”文保标牌,我如法炮制扫描二维码,得知它原是20世纪30年代由英国人设计建造的天堂大戏院,几经易主更名,新中国成立后改名为嘉兴影剧院。我见剧院大门关着,拍了几张照片正要离开,对面酒吧门口的一位爷叔跟我聊开了,说一到周末这里就特别热闹,全是俊男靓女,老外也有。我听后不甚了了,随手发了张剧院照片给儿子:“我在这个地方。”不料儿子秒回:“哇,嘉兴路的星梦剧院!”膜拜之情像要从屏幕溢出来,看来我俩的时尚“代差”不小。我赶紧上网查询,原来SNH48星梦剧院是中国本土流行乐女子偶像组合SNH48的专属剧场,也是哈尔滨路嘉兴路转角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只是,剧院名字没了“嘉兴”二字,多少让人有些惋惜。

十字路口的东北角,两边都是老式的两层砖木结构建筑,它的转角不是直角,而是一个45度的斜面,犹如正方体被切掉一个角。站在路中央望去,这个斜面犹如一幅老街风情画,关键词仍是“嘉兴”:门头粉刷一新,正上方酱红色的“东嘉兴饮食店”楷体店招,端庄而遒劲,颇有书法韵味;底下白墙上的彩绘,柜台、店员及路人栩栩如生,乍一看还以为是真的;门口街沿坐着三个民工模样的男人,不知是在等活计还是等饮食店开门。我似乎嗅到了这家饮食店曾经的辉煌与烟火,走到门前,左瞧瞧,右看看,均不得其门而入。民工师傅误以为我要买吃食,笑了:“这店早关了,马上要拆迁了。”

站在哈尔滨路二号桥朝东南眺望,陆家嘴的城市天际线耀眼夺目。然而,眼前老街旧屋间一处处与“嘉兴”的偶遇,就像那首叫《爱转角》的老歌,带给我别样的风景与惊喜,让我乐此不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