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晶黄桂玲相堂琳
在人口老龄化加速与消费升级的双重背景下,医养结合已成为释放养老服务消费潜力的核心引擎。鉴于当前医养结合服务存在供给不足、资源错配、消费意愿抑制等问题,深入研究医养结合服务消费潜力激发与释放的有效路径,对于完善养老服务体系、促进银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四种因素制约医养结合服务消费意愿
认知观念因素。国内多项调查显示,老年人对于医养结合的认知普遍不高。许多老年人及其家庭受传统家庭养老观念的影响,更倾向于居家养老,并将机构养老视为子女责任缺失的表现。这种观念较大程度上阻碍了医养结合服务的推广,导致消费意愿总体偏低。
经济负担因素。中国消费者协会《2022年养老消费调查项目研究报告》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四成的消费者认为养老机构收费合理性一般,对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满意度仅为62.03%。不少老年人因收入有限,难以承担较高的医养结合服务费用。与此同时,我国的康复护理及长期照护保险制度尚未完善,覆盖范围也有限,较难有效减轻老年人的经济负担。
服务质量因素。当前,不少地区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存在供给结构不合理、产品和服务同质化严重等问题。产品和服务质量难以满足消费者需求,服务内容单一,缺乏个性化定制,医疗与养老服务的融合度不够,存在“重医轻养”或“重养轻医”的现象,制约了老年人的消费意愿。
行政管理因素。虽然近年来国家接连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医养结合发展的政策,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存在政策落实不到位、部门协调困难等问题;卫健、民政、医保等部门权责交叉,形成碎片化管理模式,让补贴申领流程变得更为复杂;民营机构准入门槛较高,现行政策对医养结合机构的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支持不够,影响了社会力量参与医养结合服务供给的积极性。
激发需求,释放养老消费潜力
政策驱动,构建医养结合服务的制度框架。在顶层设计与政策协同层面,应充分发挥《国家卫生健康委民政部国家医保局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关于促进医养结合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引领作用,将医养结合纳入城乡整体发展规划,科学布局养老与医疗资源,大力推动基层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毗邻建设,打破资源壁垒,实现医疗资源的统筹调配与高效利用,切实提升基层医养结合服务能力。同时,加强部门间沟通协调,完善土地、规划、财政、税收等配套政策,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将建设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作为破解失能老人照护难题的关键举措,积极探索建立互助共济、责任共担的多渠道筹资机制。综合考虑政府财政投入、个人缴费、医保基金划转、社会捐助等多元资金来源,确保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具备充足的资金保障。智慧养老的发展同样离不开政策的有力支持,以“互联网+医疗健康”“互联网+护理服务”为依托,出台专项政策,鼓励医疗机构开展远程医疗诊断、慢性病健康监测、在线健康咨询等服务。引入区块链技术,搭建安全可靠的数据共享平台,实现老年人健康数据的授权共享,全面提升医养结合服务的质量与效率。
需求激发,探索多维场景下的服务创新。在多维场景驱动下,养老服务需求不断升级,推动着养老服务领域进行全方位创新。在医养结合服务方面,鉴于居家养老仍是我国90%老年人的首选,当前各地正积极探索“家庭病床+上门服务”模式以满足需求,并通过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签约合作、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等方式大力建设医养结合机构。截至2024年,全国具备医疗卫生机构资质并进行养老机构备案的医养结合机构有7800多家,床位总数达200万张,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和养老机构签约合作8.7万对。在消费环境营造上,着重加强养老服务市场监管,严厉打击虚假宣传、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同步建立健全养老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和投诉处理机制,增强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信任度。同时加快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优化消费环境,为老年人打造舒适便捷的消费空间。在消费场景拓展维度,针对老年人的消费需求从基础照护向健康管理、文化娱乐等领域延伸的趋势,积极探索“养老+旅游”“养老+文化”“养老+体育”等融合发展新模式,通过开发老年旅游专线、举办老年文化活动、建设老年体育健身设施等举措,进一步丰富养老消费内容,充分激发老年人的消费热情,全方位满足其多元化需求。
潜力释放,推动产业跨界融合与大健康生态构建。在医养产业与数字经济融合层面,积极应用物联网、AI、大数据等智慧养老技术,创新服务模式。如借助智能穿戴设备和生物识别技术,实现老年人健康实时监测与紧急救援响应;打造综合性智慧养老系统,整合居家、社区、机构资源,构建全方位养老服务体系。在医养与文旅、农业协同发展上,江苏依托丰富的生态和文化资源,催生出生态康养、中医药膳等新业态。如连云港凭借山海资源,推出“海滨康养度假”“中药养生体验”等特色产品;泰州将中医药文化深度融入养老服务,打造康养旅游示范项目,有效推动“康养+旅游”“康养+农业”融合发展。此外,江苏在金融创新与人才保障方面同步发力,不断丰富养老金融产品,积极探索“保险+养老社区”等创新模式,促进养老金管理与养老产业深度融合;在人才培养上,省内多所院校与养老机构合作,新增医养照护与管理专业布点,定向培养复合型人才,缓解行业“用工荒”问题,为医养产业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作者单位:江苏医药职业学院;本文系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3SHD002〉、江苏省科技创新智库基地基层卫生与健康治理研究院开放课题重点项目〈项目编号:202442004〉和江苏医药职业学院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经费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216105〉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