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华工商时报
两项贴息政策出台以后,相关经营主体能否真正得到实惠?财政部副部长廖岷认为,为让财政资金能够真正惠及人民群众,防止贴息资金被套取挪用,政策实施的流程涉及经办机构操作、金融监管、财政资金管理等多个环节,各个方面将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把好事办好。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环节。2025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2025年对符合条件的个人消费贷款和消费领域的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分别给予贷款贴息。7月30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强调,深入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有效释放内需潜力。
8月12日,财政部联合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等相关部门发布了《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通过财政和金融的联动,支持促消费、扩内需。国新办8月13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有关情况。
政策着力点转向惠民生、促消费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是中央财政首次对个人消费贷款进行贴息。贴息对象为,居民使用的相关贷款经办机构个人消费贷款中实际用于消费的部分,政策实施期为1年,支持范围既包括商品消费,也包括服务消费。
据测算,对于单笔5万元以下的消费,按照实际金额计算贴息,多笔叠加以后,在同一家贷款机构最高可以享受贴息1000元;对于单笔5万元以上的消费,以5万元为上限来计算贴息,也可以多笔叠加,加上小额消费的贴息以后,在同一家贷款机构最高可享受贴息是3000元。
目前,我国服务消费具有较大增长潜力,为释放这一潜力,需要有更高品质的供给,因此,消费领域的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应运而生,贴息对象是向消费领域服务业经营主体发放的银行贷款,聚焦餐饮住宿、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文化娱乐、旅游、体育等8类主要消费服务领域。
“当前,人民群众的消费需求日益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的特点。两项贴息政策分别从消费的需求端和供给端来发力,将财政金融政策的着力点更多转向惠民生、促消费。”财政部副部长廖岷表示。
财政部金融司司长于红强调,两项贴息政策设计侧重点都是广覆盖、低门槛,只需要满足一些基本的、必要的条件,就可享受政策的支持,确保精准发挥提振消费、扩大内需的政策效果。
记者从各大银行了解到,截至目前,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浙商银行等多家银行均表态,积极响应并严格执行个人消费贷款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工作,积极有序推进财政贴息工作。
消费需求端和供给端齐发力
据介绍,与以往补贴政策主要支持投资端和供给端不同,本次中央财政会同相关部门,从消费的供给端和需求端同时发力,力求实实在在地惠及千家万户,而且重点是消费领域。
据悉,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打破了以往对整笔贷款贴息的惯例,精准地支持其中用于消费的部分;经营主体贷款贴息则精准用于改善相关主体经营状况。在操作上,贷款经办机构按期收取贷款利息时,直接扣减应该由财政承担的贴息资金,让广大消费者和经营主体能够及时享受政策红利。
廖岷表示,补贴方式更精准。此外,支持消费的力度更大,金融政策协同发力发挥公共资金的引导作用,撬动更多金融“活水”流向真正的消费领域,以激发消费潜力,提升市场的活力。
为扩大政策覆盖面,两项贴息在政策的设计上充分体现了普惠性,全面覆盖居民日常消费和各类群体。廖岷介绍,覆盖领域方面,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支持对象既包括居民日常消费,也涵盖大额支出领域。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则涵盖了8大消费领域,以支持相关主体改善经营、提高消费服务的水平。
此外,贴息流程更高效。为减轻借款人办理的负担,提高政策实施效果,两项贴息的资金测算、申请、拨付等工作主要集中在贷款经办机构和地方政府部门。两项贴息政策涉及的贷款利息扣减、贴息资金申请等工作均由经办机构来负责,借款人无需额外的操作。
为激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消费领域信贷供给,今年以来,人民银行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牵头出台了《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设立了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
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不含个人住房贷款的全国住户消费贷款余额21.2万亿元,全国住宿餐饮、文体娱乐、教育、居民服务等服务消费重点领域经营主体的贷款余额2.8万亿元。
“两项贴息政策,从居民消费需求和企业服务供给两端发力,加大融资支持力度,进一步体现了财政与金融政策的协同配合。”中国人民银行信贷市场司负责人车士义认为,需求端增强居民消费意愿,供给端提高企业优质服务供给能力,与人民银行前期出台的消费领域金融支持政策着力点一致,有利于产生“1+1>2”的政策效应。
多部门将协同合作形成合力
两项贴息政策出台以后,相关经营主体能否真正得到实惠?廖岷认为,为让财政资金能够真正惠及人民群众,防止贴息资金被套取挪用,政策实施的流程涉及经办机构操作、金融监管、财政资金管理等多个环节,各个方面将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把好事办好。
“人民银行将全力做好金融支持消费工作,加强与财政等部门的信息共享,促进政银企融资对接,让政策红利惠及更多服务业中小经营主体。”车士义透露。
车士义表示,一方面,人民银行引导加大服务消费领域信贷投放力度。指导金融机构用好用足再贷款和贴息政策;另一方面,优化居民消费金融的产品和服务。指导金融机构深化与线上、线下消费场景的融合,提供个性化的服务,简化审批流程,增强消费金融产品的吸引力,支持居民真实的消费需求。
商务部服务贸易和商贸服务业司负责人王波表示,下一步,商务部重点做好三方面的工作:积极开展政策宣传与解读,提升政策知晓度和宣传覆盖面;强化贷款贴息政策审核把关,让政策红利切实惠及符合条件的经营主体;做好政策实施效果跟踪问效,梳理经营主体在贷款申请、贴息审核、贴息拨付等环节的诉求和建议,持续优化完善相关工作,进一步提升政策实施成效。
“金融监管总局将引导经办银行严格按照行业管理部门审核检查结果申领贴息资金,并动态跟踪贷款流向,加强资金用途管控,确保资金合规和有效使用。同时,将指导各金融监管局加强日常监管,配合地方财政部门强化业务指导,督促经办银行加强贷款管理,防范贴息资金套取挪用风险。”金融监管总局新闻发言人、政策研究司司长郭武平表示。
廖岷补充道,贷款经办机构做好政策解读,让政策服务于有真实借款需求的个人消费者和服务业经营者;金融监管部门将这两项贴息政策的执行情况要纳入日常的金融监管;财政贴息资金的使用管理要遵循资金安全和“专款专用”的原则,对贴息资金实行全流程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