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越军意外得知27军老军长的儿子在猫耳洞:全力活捉或击毙此人! 老山轮战那几年,部队轮番上阵,守着那些山头,日子过得苦。北京军区27军接到命令要去老山执行任务时,全军上下就开始忙活起来,从装备检查到地形熟悉,一点都马虎不得。王镇疆作为27军老军长王毅的独子,本来按政策可以留在后方,毕竟家里就他一个传人,组织考虑到这点也没把他列进名单。可王镇疆不乐意,他几次写报告要求上前线,理由很简单,军人就得去边境保家卫国,哪能躲在后面。领导最后同意了,王毅亲自到火车站送行,那场面挺感人的,官兵们排队敬礼,整个军区都传开了,大家觉得这小伙子靠谱,不仗着老爸背景混日子。 部队开拔到老山地区,王镇疆分到80师238团,负责八里河东山一带的防御。这地方靠近越方阵地,地势复杂,丛林到处是,雨季一到地面滑溜溜的。阵地前沿多是挖在山坡上的猫耳洞,用钢板撑着,里面窄小潮湿,战士们挤在里头待久了,身体直发胀。越军对这些洞穴摸得门清,知道中方换班时容易露空子。238团刚接防,王镇疆就带着大家加固工事,挖壕沟,设伪装,还搞模拟演练,让侦察兵假装越军,夜里潜进来偷东西,逼着部队练快速反应。这套训练在当时全军不多见,但管用,238团后来多次挡住夜袭。 1987年11月,越方情报部门打听到238团在轮换,许多官兵撤到后方休整,团里其他领导也外出开会,只剩王镇疆一人坐镇指挥。他们确认了王镇疆的身份,觉得抓到他能重挫中方士气,就下令集中力量,优先活捉或消灭他。越军调动一个加强连,趁着天气不好推进,先用火力压制前沿点位,战士们从洞里还击。报告很快传到王镇疆那里,他下令炮兵开火,炮弹落在预设位置,越军冲锋几次都碰壁。阵地交叉口机枪点发挥作用,扫射逼近的敌人。新兵李少云在侧翼守着,被弹片击中双腿,但他坚持射击阻挡对方,直到失血过多倒下,这为后方支援赢得了时间。 战斗结束后,越军吃亏大,不敢轻易再来。王镇疆收集大家反馈,定了几条守则:异常五分钟通报,伤员通道通畅,火力分层,指挥简化。部队用上这些,前沿响应快,伤亡降明显。他分享炮兵经验,其他单位学,推动防御优化。王镇疆通过这些积累心得,逐步认可,后来升迁,继续任职。退役后加入老战士团体,讲边境事,强调集体协作和准备价值。27军继承做法,后续任务阵地稳固。 老山轮战那几年,中方各大军区轮流上,目的就是锤炼部队,守住领土。越军当时侵占老山等地,修工事设雷场,频繁炮击中方,造成平民伤亡。1984年4月,中方收复老山,经过激烈战斗,付出代价但拿下主峰。后续轮战中,像27军这样守防,多次击退越军进攻。越军在老山建据点,试图反攻,但中方炮兵优势大,用雷达压制敌炮,步兵配合顽强。整个战役持续多年,到1993年划界,中方撤销前指,转正常守备。如今,老山成历史,边境和平,但那些事提醒大家,保卫领土靠实力和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