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您开通了会员,接下来每月会自动扣款······”冒充客服类诈骗又在悄然兴起,杭州市民接连中招,警方紧急提醒

8月8日晚,上城区60多岁的赵女士接到一通外省陌生来电,对方自称是某平台客服,“您开通了直播会员,已满一个月试用期,接下来每月会自动扣款800元……”近期,冒充客服类诈骗又开始悄然兴起,上城警方紧急提醒:自称“客服”帮你关闭会员的,全是诈骗!

骗子电话上城公安供图

当晚,凯旋派出所第一时间接到了反诈预警,反诈中心话务员多次打电话给赵女士,均未能接通,情况紧急,反诈中心果断申请保护性止付,并指令民警黄卫明、反诈专员苏世伟火速前往赵女士家中。

“我赶到时,她还在和骗子通话,我直接把她手机抢过来关机了。”赵女士儿子着急万分,在征得同意后,民警立即对赵女士的手机进行检查,发现赵女士下载了视频会议软件“连议宝”和聊天软件“人脉社区”,还打开了免密支付和屏幕共享……

赵女士接到“客服”电话后一时间慌了神,连问对方:“可不可以取消?”,对方回应:“只要您配合操作就可以的。”

在对方的引导下,赵女士开启了屏幕共享,骗子一步步引导她开启手机的NFC功能,利用NFC近距离读取其银行卡信息进行盗刷。

万幸赵女士对操作不熟练,迟迟未能打开,而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儿子和民警及时赶到,为彻底消除风险,黄卫明叮嘱赵女士儿子立即修改所有支付平台和银行卡的密码,以确保后续的账户安全,并对母亲多加关注。

经后续仔细核查,确认赵女士银行账户内50万余元,没有资金损失。

民警表示,千万不要以为NFC只是能刷公交、地铁,付钱快。千万要当心,骗子想用它“隔空盗刷”你的银行卡,“几步操作,你的存款就可能瞬间消失。”

“对于不熟悉的手机功能,尤其是像NFC这种,一旦被骗子利用,银行卡贴近手机就可能瞬间被盗刷!风险极高,建议直接关闭该功能!”黄卫明和苏世伟还结合近期发生的同类型诈骗案例,对赵女士进行了详细的反诈知识科普。

冒充客服类的诈骗案件近期又开始高发。8月7日下午,上城区65岁的李女士接到了一通自称某平台的客服来电,称其在上个月开通了会员服务,现在1个月试用期结束,每月将自动扣费800元……

李女士接到显示为尼日利亚的电话

李女士疑惑,表示自己从未开通过,接着对方诱导称“可能是使用手机时不小心误操作的”,还表示“可以帮其解除”。

李女士一时轻信,便在对方引导下安装了QQ,加入了一个名为“服务大厅”的群,开始与骗子进行语音通话。

上城区笕桥派出所接到反诈中心预警后,反诈话务员立即电话联系李女士,但多次拨打却无人接听,其手机可能已被设置呼叫转移。

话务员同步联系李女士的女儿,另一边反诈专员温阳火速赶往李女士家中。“李女士还有一台老年手机,她女儿尝试拨打后,才终于接通联系上。”

温阳赶到现场时,李女士已焦急地等在门口:“我现在该怎么办?”

温阳问道:“李阿姨,先别慌!你现在还在和对方屏幕共享吗?”可面前李女士一脸迷茫,不清楚现状,在征得同意后,温阳发现李女士手机的屏幕共享仍在进行中,他第一时间帮其删除屏幕共享软件,将手机关机重启并开启手机杀毒。

李女士表示,事发当天,骗子在群内发来一个视频会议软件链接,让她在百度下载了“慧协通”APP并开启了屏幕共享功能,好在警方联系及时,女儿给其老年手机打来了电话,李女士后续没有跟着对方操作。

温阳结合案例反复强调:“阿姨,您记住,凡是自称客服说您误开通会员要扣费的,100%是诈骗!”经后续仔细核查,确认李女士账户内770万元没有资金损失。

警方提醒:

1.警惕“客服”来电。接到自称客服的电话,务必核实其真实身份,尤其是涉及改签、退款等敏感信息时。

2.慎用NFC功能。避免随意通过NFC功能进行陌生支付操作,谨防被盗刷。

3.拒绝屏幕共享。任何要求打开屏幕共享或远程协助的操作均应高度警惕,避免泄露个人信息。一旦察觉被骗,应立即拨打银行客服电话冻结银行卡,并报警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