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豫视频记者韩懿亭
在城市的街头巷尾,你是否曾遇到过这样的场景:几个年轻人摆满礼物的摊位,手里高举着二维码,热情地招呼过往的路人:“扫码就能领礼物!”面对这样的诱惑,不少老年人或许都会心动,但你可曾想过,这背后或许隐藏着巨大的风险?
近日,记者通过深入采访,揭开了老年人因扫码被骗的内幕。
扫个码差点损失16万
曾有媒体报道过一起典型案例:泸州市的方大爷,一个退休多年的老人,怎么也没想到,一次简单的扫码,差点让他损失了16万元的养老钱。那是一个平静的凌晨,方大爷被手机铃声吵醒,拿起一看,竟是银行发来的扣款信息。信息显示,他的微信账户在短短几分钟内,连续支付了6笔999元的款项,扣款信息还在不断发来。
方大爷瞬间蒙了,他赶紧打开微信查看情况,却发现自己的微信在异地登录,自己无法登录上去。情急之下,他喊来儿子报警,并立即挂失银行卡,这才保住了卡里的养老钱。
原来,这一切的源头,竟是方大爷在公园的一次扫码领礼品经历。那天,他被“免费领礼品”的吆喝声吸引,排队领取了两包抽纸。在扫码注册会员的过程中,方大爷觉得繁琐,便将手机交给了“工作人员”操作。对方以填写信息为由,索要了方大爷的身份证号、电话号码,甚至让他进行了人脸识别。方大爷拿着抽纸满意地离开后,殊不知自己的微信已被对方偷偷登录,并开通了免密支付功能。
得知真相的方大爷后悔莫及,他感慨道:“以后再也不会贪图便宜随便扫码了。”
扫码之后个人信息遭泄露
除了可能被骗,轻易扫码也可能会导致个人信息遭到泄露。
家住金水区的陈女士有一天浏览短视频平台时,意外发现母亲的账号发布了一条不雅视频,她赶忙用母亲的手机查看个人主页,发现登录IP地址显示为山西,头像也换成了陌生人照片,私信里面已有不少不雅内容。
经过一番询问,陈女士得知母亲前几日参加了一个“地推”活动,对方声称扫码就能免费领取鸡蛋。母亲扫码后发现注册过程繁琐,便将手机交给了“工作人员”操作。对方以填写信息为由,索要了她的身份证号、电话号码等信息。事后,母亲拿着鸡蛋满意地离开,却不知自己的社交账号已被对方偷偷登录。
陈女士赶紧修改了母亲手机里所有账号的密码,移除了所有非本人登录设备,这才及时止损。母亲得知真相后,后悔不已:“我平常也经常扫码,没有遇到过问题,谁知道这次竟然险些出了大事。”
扫码入群埋头刷单入骗局
除了上述案例,记者还注意到,一些老年人因沉迷于扫码刷单而落入骗局。来自山西的李女士,今年68岁,平日里除了跳广场舞,空闲时喜欢在短视频平台扫码做任务领红包。前段时间,她在浏览某社交平台时,看到一则兼职广告,便扫码添加了对方为好友。
对方声称是“权威正规平台购物刷单,大额返利有保障”,李女士信以为真,认真看完了对方发来的刷单教程。随后,她按照对方要求开通了某平台的信用支付,并在某购物平台向一个游戏账号充值了30元。然而,充值完成后,对方却称李女士操作错误,要求开启屏幕共享,“手把手”教学让她再次分批购买了900元的充值卡。
购买完成后,李女士发现其购买的充值卡已被对方使用,且无法退款。她找对方询问却得不到回复,这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遂报警。
“地推”成坑骗老年人主要渠道
有业内人士介绍,“地推”引流目前正成为一些不法分子坑骗老年人的主要渠道,常见形式有三种:
扫码送礼品:“地推”人员在街边以“扫码送礼”的形式吸引路人,只要用手机扫一下二维码,就能得到一个小礼品,实则是为诈骗活动提供帮助;
“开业大酬宾”领红包:“地推”人员以店铺新开业为由,用红包做诱饵,甚至主动帮忙操作手机,但其目的,也是利用群众手机号注册社交账号或发送涉诈短信;
协助开通政务服务:“地推”人员会选择较为偏远的乡镇,通过伪造代理公文,称为群众开通电子政务服务,但实际上是为诈骗活动提供帮助,这种活动形式留守老人最易中招!
骗局套路揭秘!精准抓住老年人心理弱点
记者根据这些典型案例,总结出了“扫码”骗局的套路,记得转发给家里的老人!
一是伪造官方文件,博取信任。诈骗分子利用老年人对国家政策的信任,伪造文件、公章,甚至制作假冒的APP,让受害者误以为是正规渠道。
二是营造“真实”氛围,打消疑虑。诈骗群内会安排大量“托儿”,不断发布“成功领款”的虚假信息,让受害者觉得“别人都领到了,我也可以”。
三是以“解冻账户”“刷流水”为由,诱导转账。诈骗分子会以各种理由要求受害者转账,如“账户被冻结,需要刷流水解冻”等。一旦受害者转账,资金便石沉大海。
这类骗局之所以能屡屡得手,正是因为诈骗分子精准抓住了老年人的心理弱点。他们对政策不了解,容易被虚假文件蒙骗;他们渴望改善生活,容易被“高额补贴”“意外之财”诱惑;他们缺乏网络安全意识,对扫码、下载APP等操作的风险认识不足。
此外,记者还总结了一些常见的诈骗话术:
1.“国家发放扶贫款,扫码即可领取。”真正的补贴不会通过陌生链接或二维码发放,更不会要求提供银行卡信息。
2.“账户被冻结,需要刷流水解冻。”凡是要求“转账激活账户”“配合刷流水”的,100%是诈骗。
3.“保密协议,不能告诉家人。”诈骗分子常以“泄密会影响领款”为由,阻止受害者向亲友求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