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连斯基宣布天大的好消息!全世界都要开庆祝会了!乌克兰人终于等到这一天! 就在最近,泽连斯基宣布:允许22岁以下的男性离开乌克兰,也同时让政府简化了相关边境的手续。 表面看是乌克兰战时政策的重大松动,实则折射出该国在长期冲突中面临的人力资源困境与战略转型。 自2022年2月实施戒严令以来,乌克兰一直禁止18至60岁男性离境,导致大量青少年在临近18岁时仓促外逃,形成“18岁前逃亡潮”。 据基辅智库统计,2024年乌高等教育新生仅19.7万人,创九年新低;中小学入学率更跌至三十年谷底,人才断层危机日益严峻。 新政策将出境年龄上限从18岁提至22岁,意味着约70万年轻男性获得合法离境机会。 泽连斯基在社交媒体宣称此举是为“保持年轻人与祖国联系”,特别强调留学深造后回国效力的可能性。 但分析指出,这实则是乌克兰在兵力需求与人才储备间走钢丝的妥协。 一方面,乌军持续面临兵员短缺,今年已先后推出三项填补措施:年初针对18-24岁男性启动自愿征兵; 7月签署法律允许招募60岁以上男性;更早在2023年已将征兵年龄上限从27岁降至25岁。 另一方面,严苛的出境禁令导致适龄青年不惜冒险偷渡,2024年3月曾有二十余人渡河逃往罗马尼亚时溺亡,社会矛盾持续激化。 政策松动背后存在三重现实考量。首先是缓解高压动员引发的社会反弹。戒严令实施三年多来,街头强制征兵、医院搜捕适龄者的现象频发,民众抵触情绪高涨。 近期民调显示泽连斯基支持率降至半年新低,此时放宽限制或有缓和矛盾的政治意图。 其次是重建教育体系的迫切需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数据显示,战火已摧毁乌克兰超1500所学校,国内教育连续性遭严重破坏。 允许年轻人出国求学,既能保障其学业延续,也为战后重建储备技术人才。第三是应对经济压力。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24年乌经济增长仅3.2%且依赖外援,年轻人海外务工的侨汇收入将成为重要经济缓冲。 值得玩味的是,泽连斯基同步推动教育部增设“冬季招生季”,为战乱失学青年提供补救通道。 这种“离境+归国”的组合拳,暴露其试图构建人才流动闭环的战略意图——用短期离境自由换取长期回流可能。 但该政策落地仍面临多重挑战:官僚系统腐败可能使新规沦为权力寻租工具,过往征兵中官员收受贿赂伪造免役证明的丑闻即为前车之鉴; 邻国边境压力骤增,波兰曾在2022年日均处理14万人次入境,如今可能再现类似场景; 更关键的是,若战况恶化导致征兵年龄下调,当前离境青年将成未来兵源缺口。 国际舆论呈现两极反应。支持者肯定政策人性化,如欧洲议会某议员称“让青年接触国际教育是战后复兴的火种”; 批评者则视之为危险信号,美国战略研究所报告指出“此举反映乌军兵力接近枯竭”。 目前政策细则尚未完全落地,议会仍在讨论是否将23-24岁男性纳入离境范围。 但可以确定的是,戒严令的裂缝已然开启,它释放的不仅是人潮,更是乌克兰对战争认知的转变——从“人人皆为战士”的绝对动员,转向“为战后留火种”的现实主义平衡。 当首批22岁青年踏出国门时,带走的不仅是行囊,还有一个国家在炮火与未来间的艰难抉择。 参考资料:泽连斯基:允许22岁以下男性公民离境 2025-08-13 13:30·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