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证券公司过去十年营收增长超6倍、利润增长超5倍,今年上半年更是创下历史最好成绩;而其麾下基金公司成立二十一年,非货币基金管理规模仅263亿元,行业排名第95位。这对“一强一弱”的母子组合,就是东吴证券与东吴基金。
如今,东吴证券党委副书记、总裁薛臻正式接任东吴基金董事长,这一人事变动延续了母公司派驻核心管理层的传统,也被视为公司进入新发展周期的重要信号。问题是,这位没有公募基金从业背景的新掌门,能否把母公司的强势基因移植到子公司身上,带领其在激烈的基金行业竞争中找到破局之道?
自2004年成立以来,东吴基金已经历六任董事长,除首任王彦国外,其余均为东吴证券高管兼任。如今接棒的薛臻,不仅是母公司二号人物,也在苏州本地国资和投资领域深耕多年,历任苏州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等职务。不过,他并无直接的公募基金从业经历,这意味着未来他需要快速适应行业的投研体系、产品布局与渠道竞争逻辑。
截至今年二季度末,东吴基金管理总规模为345.15亿元,其中非货币基金管理规模仅为263亿元,在全行业排名第95位。无论是与同年成立、依托互联网渠道迅速做大的天弘基金相比,还是与“证券系”中的兴证全球基金、广发基金相比,东吴基金都显得步伐缓慢,缺乏能够显著提升规模的核心业务板块。
与子公司的规模瓶颈相比,母公司东吴证券近年来的表现可谓高歌猛进。在范力掌舵的十余年间,东吴证券的营收从2013年的16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115亿元,归母净利润则从3.9亿元跃升至24亿元,今年上半年更是预计创下历史新高,同比增幅达到50%至70%。稳居中型券商领先位置的同时,公司分红水平在行业内首屈一指,最新股息率3.44%,高出银行存款利息一倍,在49家A股上市券商中排第一。
薛臻的到来,意味着东吴基金或将迎来更紧密的母子公司协同。他在苏州国资体系与金融投资领域积累的资源,有望为东吴基金带来更多渠道和合作机会。与此同时,他在资本运作与机构管理上的经验,或能帮助公司在产品布局、业务模式以及治理结构上进行系统性优化。值得玩味的是,在薛臻上任当天,东吴基金同步宣布更换旗下41只基金的会计师事务所,由长期合作的天衡、安永华明更换为毕马威华振。这一举动被业内视为与过去切割的信号,暗示公司在财务规范与内部治理上可能酝酿重大调整。
虽然东吴基金的董事长大多具有母公司背景,但其高管队伍却与红塔证券颇有渊源。去年底,东吴基金宣布,黄漫担任公司副总经理。资料显示,黄漫有多年固定收益投资领域的工作经验,曾担任红塔证券固定收益部副总经理,红塔证券上海固定收益分公司副总经理(主持工作)等职务。而东吴基金现任总经理李素明也有多年红塔证券工作经历,历任红塔证券副总裁、常务副总裁、董事会秘书、总裁等职务。
在公募基金行业的深水区竞争中,光靠母公司输血已不足以改变格局。东吴基金必须在投研实力、核心产品打造和市场品牌建设上实现突破,才能在强者恒强的格局中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对薛臻而言,这不仅是一次职位变动,更是一场考验他整合能力与战略眼光的硬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