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55年9月27日授衔仪式上,当毛主席走到陈赓面前时,说:“你陈赓当大将了,跟

1955年9月27日授衔仪式上,当毛主席走到陈赓面前时,说:“你陈赓当大将了,跟着我是不是比蒋介石有出息”。陈赓笑着说:“我这个大将可不是你给的,是李聚奎给的”。

陈赓出生于1903年,早年投身革命,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进入广州陆军讲武学校,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后,他参与东征作战,率领部队攻克惠州城,缴获大量武器装备。

1927年,他参加南昌起义,随后转入上海从事情报工作,负责中共中央特科任务,组织多项营救行动,帮助多名同志脱离险境。

1931年,他抵达鄂豫皖苏区,任红四方面军第十二师师长,指挥部队在第三次反围剿中阻击敌军,摧毁多个据点。

1933年被捕后获释,转入中央苏区,1934年长征开始,他担任红军干部团团长,率队翻越雪山,穿越草地,在一次渡河作战中腿部旧伤复发,同志们用担架抬着他前进。

李聚奎1904年生于湖南安化,1930年起任红军纵队长,1934年任红一师师长,指挥部队强渡乌江、四渡赤水,突破敌封锁线。

同年,陈赓接替李聚奎职务,但部队转移匆忙,无正式文件记录,李聚奎转任其他岗位,继续参与长征。抗日战争爆发,陈赓任八路军129师386旅旅长,率部在长生口设伏,歼灭日军一支运输队,缴获卡车和弹药。

1945年后,他指挥太岳纵队在上党战役中围攻敌城,迫使守军投降。解放战争中,陈赓率陈谢兵团参与淮海战役,部队在泥地推进,包围国民党第12兵团,俘虏多名军官。1949年渡江后,攻占南昌,继续南下解放云南。

1950年,陈赓赴越南援助作战,部署边界战役,指挥越军歼灭法军部队。1951年,他任志愿军第三兵团司令员,在朝鲜战场修建工事,组织反击美军阵地。李聚奎转入后勤领域,1955年任石油工业部部长,率队勘探东北油田,监督钻机安装。

军衔评定时,大将需具备红军时期师长以上职务经历,陈赓的师长任职因缺少正式记录,需要证明。李聚奎在组织询问时,提供证言,确认陈赓确实担任过该职。这段证言成为陈赓获大将的关键依据,体现了两人长征时期建立的互信基础。

1955年9月27日下午,北京中南海怀仁堂举行中国人民解放军授衔仪式,数百名军官排列成整齐队列,等待领取证书。毛泽东主席先为十大元帅颁发命令状,随后周恩来总理主持授将环节,将领们上前领取。十大将中,陈赓位列第四,他上前领取大将军衔。

毛泽东主席在这一过程中,对陈赓提及跟随自己的选择是否更有出息,陈赓则回应军衔源于李聚奎的贡献。这反映出军衔评定注重历史资历,李聚奎的证言避免了陈赓任职记录的遗漏,确保了评定公正。授衔名单由罗荣桓起草,经集体审核,最终定板,但李聚奎的角色突出战友情谊。

授衔后,陈赓负责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建设,他选定校区地皮,监督工人铺设道路,安装实验室设备。学院建成,他巡视校园,观看学员操作仪器,指导导弹技术训练。

1959年,他提出分建方案,率队调整系别,抽调专家充实教学。李聚奎专注石油工业,组织玉门油田扩建,指挥队伍运输器材,解决钻井难题。1960年代,他奔赴西北现场,检查设备运转,推动产量提升。这些工作为国防科技和能源供应奠定基础,延续了革命时期的奉献精神。

陈赓1961年3月16日在上海逝世,享年58岁。李聚奎1987年6月2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他们的贡献影响深远,陈赓推动军事教育现代化,李聚奎开拓石油工业,为国家发展注入动力。这段历史展示出革命者间的朴实情谊与实际担当,值得后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