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15日,2025博鳌房地产论坛系列活动在海南隆重举行。会上,招商蛇口产业研究院院长罗锋指出,2024年5月国务院通过的《公平竞争政策审查条例》正重塑产业的新格局。
这个政策到底带来了哪些方面的影响?条例一共规定了“四个方面、19个不得”,直指过去产业发展中的乱象:不得随意给予税收优惠影响经营成本;不得限制市场准入退出;不得限制商品、要素的自由流动;不得排斥限制、强制或变相强制外地投资人。过去“为了GDP,什么都能谈”的扭曲模式将成为历史,其引发的同质化竞争、大规模开发产业园区后园区空置率超30%、“候鸟式骗补”、政府信用受损,东部低效产能向中西部转移的不公平竞争行为将被禁止,并将在政策约束下逐步改善。
在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质性建设环境下,所有的产业玩家不仅仅是政府,包括所有的产业园区运营商,都必须深度调整产业发展策略。
罗锋认为面对《公平竞争政策审查条例》带来的新要求,各地已开始探索应对方法。以上海为例,探索中的一个亮点是,创新招商模式。上海市明确提出了创新的“十六条”,重点包括产业生态链的招商、资本招商、会展招商、产业地图招商、特色产业载体招商等等七种创新招商模式。
第二个亮点是强调专业招商。产业链招商、产业图谱招商、特色产业载体招商都是专业招商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简单的招商是不可能完成七种招商的任何一种,在这个地方上海市明确讲有三个维度,一是产业招商创新了七种招商模式;二是打造专业的招商能力,也就是打造专业的招商铁军;三是强化政企专业分工。
过去的一年来,很多的地方政府基本上在开始把他们的招商机构进行撤销。在上海也可以看到,镇级和村股份公司这两个级别以后就没有招商的职能,更多的是做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而开发区则将更多的精力用在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这就是典型的政企专业化分工。
第三个亮点是加大基金投资。2024年7月26号,上海市成立了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总规模一千亿。核心目的就是以投带引,投早投小,目标是依托资金招商全面赋能产业链招商。
另外,罗锋建议,现代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需要首先“构筑新的商业模式”。目前市场上16个产业园区上市公司的营收结构,绝大部分营收的主要来源还是物业空间的运营和租售。然而产业园区的高质量发展不仅在于不动产价值的提升,更在于深入挖掘产业的价值和运营的价值。
第二是承担新的发展使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制高点和重大战略,产业园区绝对不能缺席,产业园区不光要成为传统产业发展的平台,更应该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培育的重要平台。
第三是聚焦新的产业赛道。新质生产力新兴领域和新兴赛道迎来了长期的战略机遇,产业园企业要抓住新质生产力、新赛道和新领域发展的重大机遇。目前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只有13%,未来产业还在培育当中,而传统产业在制造业中的比重超过了80%,所以我们产业园区尤其不能忽视核心客户传统产业。
四是锻造新的业务能力。要想促进园区的高质量发展,就是要从空间运营向产业发展运营转型,而产业发展运营不可避免做一些产业规划、产业研究、科技创新等等和产业运营相关的业务。这些业务每一块都需要更高素质的专业团队胜任,必须要有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与之匹配的产业能力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