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从草原铁匠到三国猛将的自我探寻

转自:内蒙古日报

◎何美

“我叫吕布,字奉先,五原郡九原县人,立志成为天下第一铁匠。”伴随叮当打铁之声,舞台上的吕布说。内蒙古原创话剧《Hi,我找吕布》中的吕布,从草原铁铺来到三国战场,从打铁到打仗,这名“东汉打工人”如职场小白,杀丁原、刺董卓、投王允,乱世中错位的悲剧英雄每一次选择都在探寻深层的心理动机,褪去“三国第一猛将”的战神光环,希望重回痴迷打铁的少年。

《Hi,我找吕布》一人多角,八位素履白衣的主演撑起了整场近90分钟的演出。通过灵活变换头套、冠饰、腕饰等简约配饰,在主要角色与龙套杂兵间自如切换,演出了千军万马、群雄割据的乱世。其中,吕布随身携带铜镜,骑乘赤兔马,手持方天画戟——这一沉甸甸的长兵器,戈矛合体,既能直刺又能横击,需要腰力与臂力俱佳。炎夏的国家话剧院小剧场中,观众清晰可见苏日雅、吉雅胡等硬汉演员们汗流满面。

舞台前景中七块灵活的移动屏风与背景的多媒体投影相结合,传统皮影艺术与现代灯光技术、色彩打辅助,音乐设计融合了蒙古长调、电子音乐和流行歌曲,人声模拟出绵羊、青蛙等动物音效,让观众从宁静的九原县铁匠铺,跳跃至波谲云诡的朝堂、战火纷飞的战场。叮叮当当,敲敲打打,“铁憨憨”令在座年轻“老铁”捧腹;“拿国家工资”等现代语汇混搭,令观众爆笑。

舞台上的吕布刚举起铁锤说要做天下第一铁匠,转眼就被套上铠甲成了“军爷”,鲜血拼杀取代淬火劳作,如提线木偶般被各路诸侯拽来拽去。玉儿、貂蝉和吕布,都是兵荒马乱各路豪强手中的棋子,是物件,是玩意儿。“铜镜虽好,但它终究会生锈的。”棋子使尽,便成弃子。鸬鹚老去,唯靠投喂。从金銮殿梦回草原星空,铁血英雄并非冷酷无情的战争机器,本质是内心渴望安宁、回到原乡的小铁匠。叮叮当当的打铁声也如普通人在时代齿轮里祈求安宁的心跳声。这个怀揣匠人梦想的理想主义者,在乱世中身不由己、进退维谷的两难抉择,寻不到位置的悲剧英雄,何尝不是现实生活的缩影?该剧以多变而迷失的历史人物吕布为镜,映照现代人的心灵困惑。历史人物的当代诠释,令我们产生共情,在时代洪流与现实夹缝中继续逐梦。

近年来,剧集《大军师司马懿》、京剧《曹操和杨修》等纷纷重塑三国人物,游戏《三国杀》《放开那三国》《率土之滨》等也围绕千年IP进行二次创作,在历史密码中激荡现代回响。吕布是三国时期真实存在的将领,《后汉书》《三国志》均有传,“弓马骁武”。人中吕布、女中貂蝉、马中赤兔的故事家喻户晓。元代杂剧《虎牢关三战吕布》赞:“声名扬四海,英勇战三杰。相貌无人比,文高武又绝。画戟横担定,威风气象别。”《三国演义》第五回亦有“三英战吕布”,认为这个“三姓家奴”勇猛无敌但背恩忘义。《Hi,我找吕布》不同于既往小说、评书与影视作品,九原铁匠吕布不是将门之后、豪门世家、儒家学阀、皇亲国戚,不是文武双全的英雄,也不是见利忘义、勇而无谋、孔武好色的反复小人,而是一个普通铁匠与痴情男子。这个吕布一生的行为与当时的列强、诸侯格格不入,甚至是整个乱世中的一个另类,却也是古今诸多普通人的缩影。

五原郡九原县,为两汉时期北方边郡,在今内蒙古包头。“九原”一名,始由赵武灵王典定,见于《史记·赵世家》等。这里是北部的交通枢纽,是通往北疆的大道,也是秦、晋之间的一条交通线。原创话剧《Hi,我找吕布》在宣传包头历史的同时,也成为内蒙古舞台艺术的佳作,是自治区乃至全国唯一两度入选第七届、第十届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的优秀剧目。近日,该剧完成巡演,在北京、沈阳、武汉等14座城市成功演出了17场,原创剧本、表演、舞美和友好时长等皆获好评。当然,吕布在丁原手下先是担任主簿即掌管文书的佐吏,职位并非莽夫可以胜任。他何以由文转武成为骑都尉?历史中还有诸多可以纵深挖掘之处。剧中主人公在历史洪流中的每次重要抉择尚可加强戏剧冲突,令精神原色及情绪价值由浅入深,令观众笑中带泪、悲欣交集,避免平铺直叙或浅尝辄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