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直面问题、现场回应,13个省直部门与12家民营企业“面对面”

四川在线记者史晓露

“养殖用地审批是我们遇到的第一道坎,能否为重大项目落地‘清障提速’?”8月13日,在省政府召开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座谈会上,四川铁骑力士实业有限公司高级总裁余晓抛出问题。

当天,12家民营企业负责人逐个发言,围绕企业和所处行业的发展难题,提出意见建议,13个省直部门相关负责人直面问题、现场回应,为民营企业纾困解难。

政企零距离对话诉求即问即答

记者注意到,当天参会的12家民营企业代表性较强,涵盖一二三产业,既有头部企业,也有中小企业,既有农业、服装、餐饮等传统行业企业,也有无人机、工业机器人、商业航天等新兴领域企业。

余晓率先发言,他称公司今年计划投资1.5亿元,建设川藏黑猪核心育种场和区域种公猪站,巩固种业优势。不过,在选址第一关就遇到了障碍,“符合防疫、环保要求的土地资源稀缺,审批流程复杂、周期长,特别是种猪场等高标准项目落地尤其困难,这直接影响了产业升级和产能布局的进度。”

面对余晓提出的难题,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向贵瑜现场回应:“川藏黑猪核心育种场项目落地难的问题,我们明天就到绵阳去研究协调,如果是环保的问题,可以申请面源污染治理项目,争取尽快帮助公司解决难题。”

除了用地难题,座谈会上,有8家企业提到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金融机构授信时,多数需要提供抵押物,民营企业不仅需要支付银行利息,还要支付抵押登记、办证、评估等费用,以及财产保险费用、风险保证金利息等,大幅增加民营企业融资成本。”四川兆纪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思升提出。

宜宾绿源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文杰也有同感,“作为传统零售企业,可抵押资产有限,银行贷款审批门槛较高,导致我们在拓展业务、升级设施时面临资金短缺的困境。”

据了解,近年来,四川持续开展民营企业融资难题破解行动,截至6月末,民营经济贷款余额2.07万亿元、同比增长5.8%。为何企业体感和数据之间存在温差?

对此,省财政厅厅长黎家远在会上当即表示:“我们也在反思,可能一些政策宣传还没到位,下来我们马上跟金融部门一起研究,做好政策宣传。”

中国人民银行四川省分行副行长黄全祥直接在会上当起政策宣传员:“我们在线下有融资对接,线上搭建了天府信用通平台,企业可通过平台快速发布融资需求,银行在线响应并匹配适合的信贷产品,大幅缩短审批时间。”他说,针对抵押物不足的问题,中国人民银行四川省分行已会同有关部门搭建征信机制,深化“信用+信贷”融资服务,充分运用信用信息对企业精准信用画像,促进企业“信用变信贷”。

企业家唱主角座谈会超七成时间倾听企业心声

座谈会上,不少企业负责人吐露了当前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作为一家传统服装企业,四川琪达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彭家琪对“内卷”感触颇深,“近几年,我国服装出口难,沿海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行业‘内卷’严重。”为了转型升级,公司为此顶着巨大压力投入几百万元推动数字化转型,他呼吁,希望政府对服装等传统优势制造业的“智改数转”项目提高技改补贴比例,设立低息或免息专项贷款,降低企业转型升级的试错成本与资金压力。

对此,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副厅长罗文全当即回应:“现在‘智改数转’政策支持力度很大,接下来我们会专门和企业对接。”

身处机器人赛道的新兴企业也有烦恼。仁新焊机机器人(成都)股份有限公司的具身智能焊接与切割机器人,可以有效解决制造业企业焊工短缺、劳动力老龄化的痛点,但产品推广却不容易。“我国焊接机器人渗透率低于10%,能否通过政策引导,加大企业产品推广应用?”公司执行总裁胡豪杰说。

“在‘智改数转’中,省内很多企业都需要焊接机器人,我们会积极搭建平台,助力企业拓展市场。”罗文全说。

会议现场,企业家们畅所欲言,反映的问题涉及要素获取、科技创新、市场开拓、权益保护、政策落实等多个方面。省直部门直面问题答疑解惑,会议从上午九点一直开到中午十二点半,其中,企业家发言时长就超过2个半小时。

在来来回回的意见碰撞中,一些问题有了初步解决方案。“不仅有现场回应,会后还要跟踪落实。”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针对每家企业提出的问题,都将建立清单并交由相关部门办理,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尽管当天的会议“拖堂”了,但企业家们却纷纷点赞。“会议很务实,是实实在在为民营企业解决问题。”彭家琪说。

首次参加政企座谈会的胡豪杰直言很受鼓舞,“无论是提问还是回应都直击要害,这种务实精神超乎我的想象。”

其实,近年来,四川已多次召开政企座谈会,通过政企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实打实帮助企业解决急难愁盼问题。今年5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正式施行,从市场准入、要素保障、权益保护等多个方面为民企保驾护航。四川结合实际,出台“五个专项治理”工作方案,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当天的座谈会特别强调,要扎实开展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五个专项治理”,围绕招标投标、政府采购、账款清偿、涉企司法执法、金融中介、行政执法检查等重点领域,解决一批企业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