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新闻网评论(特约评论员余波)城市向北,一座既承载荆州文化基因、又奔涌着现代气息的新城,正以“荆州速度”拔节生长。
自2023年作为“省级战略、荆州大事、百年大计”启动建设以来,荆州新城以44.7平方公里的宏阔布局,锚定“三高地四中心”目标,在产业与城市的共生共荣中,在历史与现代的交相辉映中,写下“新”的答案。这座新城不仅是荆州重塑城市能级的关键之举,更是江汉平原探索四化同步发展路径的生动实践。
“新”在格局。作为湖北省推动城市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的“开篇之作”,荆州新城的诞生,本身就是对区域发展困局的破题。长期以来,江汉平原面临着城市碎片化发展、产业协同不足等问题,荆州作为区域中心城市,也存在“东西长、南北短”的空间制约。省委省政府将荆州新城建设上升为省级战略,正是着眼于破解这些深层次矛盾,通过打造“一主两副七组团”城市构架,推动人口、产业、要素向新城集聚,培育以荆州为核心的江汉平原增长极。
新城规划以“古今双轴”为核心骨架,构建起“产城人”深度融合的发展格局。中轴线从沙市码头文创园向北延伸,串联图书馆、体育中心、城市文化中心等新地标,打造集行政会展、文化体育、商业消费于一体的“文化会客厅”;其北段则聚焦智能装备、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布局江汉平原产业交流中心、双子塔金融商务区,形成产业与城市功能交织的共生生态。历史文化轴深植沙市本土文脉,串联沙市码头文创区、老巷肌理、工业遗产走廊等,为城市注入“沙市记忆”与“市井温度”,实现历史场景与现代生活的无缝衔接。
这种“轴上融合”的机制,打破了“产城人”的割裂状态。产业因城市功能配套而高效运转,城市因文化底蕴而更具吸引力,人既能在现代产业场景中创造价值,也能在历史文脉里寻得归属感。这一格局创新,为江汉平原破解“城市碎片化、产业低端化”提供了全新路径。唯有将文化根脉转化为发展动能,通过空间重构实现要素重组,才能真正达成“以文塑城、以产兴城、以城聚人”的良性循环。
“新”在动能。产业是城的“肌”,交通是城的“脉”,新城的“新”,正在于让“肌”与“脉”同频共振。
产业生态的“新”,在于跳出单一业态的局限。荆州新城以江汉平原产业交流中心为引擎,构建起“会展经济+产业孵化+总部经济”的复合生态。总投资16亿元、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的产业交流中心主体结构封顶,预计2026年投用,将填补江汉地区高端会务场所空白,每年可承接各类产业展会50余场,直接带动招商引资超百亿元。与此同时,一大批重大项目相继落地,也将推动都市工业、文旅消费等产业集聚。数据显示,荆州新城共谋划项目52个,总投资达315亿元,形成“引进一个、带动一串、辐射一片”的链式效应。
交通格局的“新”,在于从“地理中心”到“枢纽节点”的跃升。按照“九横八纵”路网规划,新城内17条主次干道与二广高速、复兴大道等快速路交织成网,将实现30分钟内部互达、90分钟江汉平原主要市县互通。随着江汉平原“铁水公空”基础设施升级,荆州新城正从地理中心跃升为区域交通枢纽。这种“内联外畅”的交通格局,不仅为产业要素流动提供了高效通道,更使荆州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和中部崛起战略版图。交通不再是简单的路,而是让“产”与“城”向外辐射、向内集聚的动脉。
“新”在温度。产城共舞的终极落点,是提升“人”的获得感。新城的“新”,藏在“15分钟生活圈”的细节里,藏在“医教吸、住房补、公服稳”的民生答卷里。
荆州新城坚持“民生优先”理念,构建起“15分钟生活圈”的完整生态体系:建成长江大学沙市附属中学,规划新建的新城实验高中新增学位3300个;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北院、荆州中心血站相继落户,医疗配套愈加完善;200套硕博人才青年公寓和第四代住宅项目同步推进;白水滩湿地公园、人民公园等生态空间陆续开放。这些举措正形成吸引人才、集聚人口的强磁场。
在城市治理层面,新城创新“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模式,由荆州新城建设有限公司统筹开发运营,实现规划、建设、招商、管理全链条一体化。这种市场化机制既保障了项目推进效率,又通过土地招商推介会等平台,吸引了中国银行、太平洋保险等25家金融机构意向入驻,形成“以产兴城、以城促产”的良性循环。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荆州新城的发展已进入“加速提质”阶段。随着江汉平原产业交流中心、产业孵化中心等37个项目加速推进,2026年将迎来首批功能板块集中交付。这座承载着荆州人民期待的未来之城,正以“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成规模”的豪迈步伐,向“江汉平原科技创新高地、人才集聚高地、现代产业高地”的目标稳步迈进。
荆州新城的实践启示我们,区域高质量发展,需要战略定力与创新魄力的有机统一。当省级战略的顶层设计与地方实践的精准落地同频共振,当产业升级的强劲动能与民生改善的温暖底色相互映衬,一座城的蜕变必将带动整个区域的蝶变。我们相信,当城市文化的根脉扎进现代产业的沃土,当省级战略的蓝图化为产城融合的实景,荆州新城的“新”,或许正是区域高质量发展的答案——让历史有回响,让产业有活力,让城市有温度。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