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83岁的赵师傅领到了新房钥匙,他站在阳台往外望,300米远的建筑框架就是K11综合体。
这是望江区块集中征迁安置的最后一批居民,一共1718户,将从今天起陆续回到他们的“新家”。上城区城投集团建了三个安置房小区(莫邪塘沁轩、秋澜悦庭、秋望悦居),用来安置那么多居民。
早上9点多,有人腰跨着蓝牙音箱,走进望江街道现场动迁指挥部,一身喜气挡也挡不住。
离K11最近的安置房小区
交房第一步,先去指挥部。
李先生到得有点早,窗口还没开始上班,他坐在板凳上吹着电风扇。
“你几幢?”
“我8幢。”
很久没见的老邻居找他聊起来,他们上一次面聊,还是在2017年征迁前。
李先生原先在兴隆西村住了20年,如今的安置房在莫邪塘沁轩,从50多平方米的老房,变成了70多平方米的新房。
赵师傅的新房也是差不多面积,78平方米的中间套,两室一厅。上午,他先去指挥部领了交房联系单、补偿金结算单等材料,再回到小区拿钥匙。
他们这一批的扩面政策是在原先的房屋面积基础上,扩面15平方米按半价计算。赵师傅原先的房子也有两室一厅,不过新房看起来:“客厅、厨房、卫生间比原来大了,还有了电梯。”
他说,这套房子以后是一家三口居住,已经找好装修公司了,打算简装一下年后入住。
俩老的房间带着阳台,对面是商品房江明月朗诗,斜对面就是K11。赵师傅指了指K11室外工地上的塔吊:“看见没,那里原先就是兴隆西村的老房。”
“我们啊,最关心的还是重回旧地,哪怕这里房子都是新盖的、路都是新修的,看起来跟8年前完全不一样了,但能回来就是最好的。”赵师傅说。
与赵师傅同楼层的西边套住户也在上午收房了,来现场的是祖孙三代,70多岁的孙阿姨是新房业主,以后,她将一个人享受107平方米的明亮居室。
孙阿姨的女儿回忆:“以前我们住兴隆西村,旁边有个铁路中学。近江村的公园是我以前经常去的地方,那儿有个礼品城,旁边就是新开河。”
安置房最令孙阿姨满意的一点是:“离地铁很近的,7号线‘莫邪塘’站走路只要5分钟。”加上旁边就是K11,以后外孙过来也有地方玩。
自带17层高的社区综合体
秋澜悦庭,则是这3个安置房小区中体量最大的一个,而且自带社区综合体。
地图上已经能搜到这个小区了,位于海潮路与海塘路的交界处,北面就是钱学森学校。小区里的户型面积非常多,从73平方米到121平方米分了好几档,这是为了更好地对应拆迁前的原房面积。
小区边上是铁路沪昆线段,区城投集团秋澜悦庭项目负责人章工说:“现在主要有些货运车经过,频率不高。”
作为小区的一大特色,社区综合体就在北门入口处,是一幢17层的高楼,规划了配套办公、文化活动、日常健身、社区康养、社区居委会、物业办公等功能,但还没有开始招商,具体进驻业态还要看招商情况。
小区一共12幢楼,地下停车库共1800余个车位,做到了人车分离,由滨望物业进行日常管理。
随着最后这批居民回迁收房,历时十年的望江新城征迁改造也将落下帷幕:
2015年,为了进行旧城改造,望江区域启动了大规模的征迁工作。
2018年,望江新城控规草案出炉。
2020年,始版桥未来社区、新世界等项目开工;海潮雅园一园交付,望江的首批回迁居民回归。
2024年,杭州首个未来社区安置房小区——始版桥未来社区建成,迎来首批住户。
望江新城始版桥未来社区迎来首批住户!有居民分到三套房子,今天来挑一挑
查看
十年间,望江街道先后完成了一万余户居民的征迁安置工作。
街道党工委书记陈海红表示:“下一步的重点将从交房转向治理,确保居民不仅住得好,更要生活得好。”
本月初,望江新城的海潮TOD项目规划出炉,作为地铁18号线海潮站、7号线莫邪塘站的上盖,该项目将引入中海地产的高端产品系列,不仅包含高层、叠墅、商业大平层,还有商业组团。
当“新老望江人”开始陆续搬入,作为望江形成配套项目的商业综合体新世界K11、城市公园等也在加紧建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