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晋快评丨反复上演“萝卜招聘”?包头市委讲师团怎么了

近日,包头市联合调查组就此前包头市委讲师团人才引进“因人设岗”问题发布调查通报。通报中指出,包头市委讲师团在人才引进中存在因人设岗、监督缺位、决策程序不规范等问题,依据调查结果,宣布2025年招考结果作废,对主要负责人予以免职处理,并给予党内严重警告、降级处分。

在事业单位招考领域,“萝卜招聘”乱象屡禁不止,但像包头市委讲师团这般“故技重施”却连番“翻车”的案例实属罕见。回溯事件经过,2023年12月,包头讲师团首次发布人才引进公告,王某丹等3人进入下一环节,当时因遭举报导致招聘中止。仅仅一年后,包头讲师团再次发布公告,除了岗位需求和专业要求和此前的招聘需求“复制粘贴”外,还将年龄限制放宽了两岁,王某丹等3人再次入围。这般“原班人马”再次现身的操作,再次将招考公正性推向舆论风口浪尖。王某丹等3人究竟有何特殊之处,为何如此“不可或缺”?在招聘决策和监督等环节,这3人又如何能一路绿灯?这些问题,均亟需一个明确的答案。

引进人才,本是为了填补当地人才缺口、提升竞争力,为地区发展注入新鲜血液与活力,可包头市委讲师团这一系列因人设岗的戏码,更像是处心积虑地为特定对象铺设“直达通道”。这种屡禁不止的“萝卜招聘”行为是对程序正义的粗暴践踏,既剥夺了其他潜在优秀人才公平竞争的机会,使选拔沦为走过场,也严重透支了整个人才引进机制的公信力。当公众目睹权力可以如此明目张胆地干预人才选拔,为“关系户”开后门,其对整个引才机制乃至地方治理能力的信任必然崩塌。如果连人才选拔都无法保证公平公正,任由权力寻租、违规操作横行,长此以往,真正的人才将望而却步,那当地的发展蓝图恐怕也只能沦为一纸空文了。

要想重塑人才引进机制的公信力,让真正有能力、有才华的人才得以大展宏图,为地区发展贡献力量,就必须下定决心,采取有力措施,让“萝卜招聘”无处遁形,再无立足之地。这不仅需要完善制度,堵住漏洞,更需要强化监督,严肃问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让人才选拔回归公正公平的正轨。

您如何看待“萝卜招聘”现象?

评论区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