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从大医院到小社区上下联动管好慢阻肺病

□本报记者杨彦

作为慢阻肺病患者,家住南京的戴女士长期以来需要小心翼翼,以防各种诱因导致病情加重。近年来,戴女士在日常的健康管理中有了新的体验:“以前去大医院复查要排很久的号,自从转到社区的卫生服务中心,随访、检查和开药都更方便了。现在控制得也不错,基本不影响正常生活。”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慢性气道疾病,主要症状为慢性咳嗽、咳痰、气短或呼吸困难、喘息胸闷等。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鼓楼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赵捷介绍,心血管疾病是慢阻肺病最常见合并症,患病率高达55%左右,这一现象在老年患者群体中表现尤为突出。因此,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和高龄人群,都要特别注意患慢阻肺病的风险,在常规体检中加入肺功能筛查。已确诊的慢阻肺病患者,尤其是“心肺共病”患者和有急性加重史的患者,要做好长期管理,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用药,降低慢阻肺病的急性加重风险。

2024年9月,慢阻肺病被正式纳入我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本公卫)政策,要求各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已确诊的慢阻肺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并提供随访评估、诊疗、常规检查等服务,意味着慢阻肺病患者在社区卫生中心、乡镇卫生院可获得更方便、规范的医疗服务。

南京市栖霞区迈皋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陈宝宜告诉记者,自慢阻肺病纳入国家基本公卫服务项目后,该中心加强了包括省级专科医生、专科护士和肺功能技师的配备,完善了肺功能检测仪等医疗设备的配置,便于慢阻肺病患者的早筛早诊,还通过建立专门的慢病管理中心和信息化平台,能够实现门诊和病房的信息互通,确保患者诊疗工作的连贯性。

上级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的联动协作,能够为社区居民健康管理工作有效赋能。“上级医院专家会定期来到社区医院坐诊,让居民朋友不用频繁往返大医院。此外,通过上级专家的坐诊、带教指导,以及社区定期派遣全科医生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得到了持续提升。”陈宝宜表示。

去年,南京市栖霞区迈皋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了对辖区内2000名高危人群的筛查,针对已确诊的约200名慢阻肺病患者,也已通过家医签约的方式纳入了长期管理的范围。

习惯于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健康管理后,戴女士分享了自己的感受:“社区对我们的照护是很全面的。社区医生会通过微信群告诉我如何用药,提醒我们复诊。我有哪里不舒服了,也会及时得到解答。除了做治疗和随访,社区卫生中心还经常组织我们做一些康复训练,比如八段锦、吹气球、弹力操等,帮助我们肺功能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