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经常有年轻人来学唱船调,广场上天天有歌声。”近日,在赣州市南康区横寨乡,面对前来回访的赣州市南康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黄世珍,当地唱船传承人理事会会长彭乙生笑着说:“老祖宗的智慧,在新时代焕发新生。”
检察官实地走访调研(图/受访单位提供)
据悉,这个融合方言吟诵、祭祀舞蹈与民俗音乐的古老仪式——赣南客家唱船(原名“横寨唱船”),已传承千年之久。赣南客家唱船习俗于2021年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唱船不仅是一种仪式,更是表达了客家人对祖先的敬畏、对生活的热爱。”当地一名老艺人表示。每年元宵节,鼓乐震天,彩船游村,男女老少齐唱祈福歌谣,万人送船入水,祈祷送走灾祸、迎来风调雨顺。随着时代的变迁,这颗璀璨的文化明珠面临着“传承断代”的问题。
“今年1月,我们在推进代表建议与公益诉讼检察建议衔接转化工作时,发现了赣南客家唱船面临的困境。”黄世珍说,“第一次走访时,传承人对我感叹‘再没人学,就要失传了’,这让我至今难忘。”
检察机关调查发现,除了传承问题外,赣南客家唱船还存在无固定活动场所,发展历史、乐谱舞谱资料保存碎片化、未被系统整理等难题。
今年2月,检察机关依法制发检察建议,建议相关单位建立非遗保护专项整改机制,从经费保障、场所建设、传承人培育、文化氛围打造、资料保管等方面推进整改。
在属地政府支持下,相关单位积极争取政策资金,设立唱船文化保护基金,用于文化传承、活动开展和道具修缮;扩建唱船广场,建设活动用房,布展传习所,设立唱船传承人理事会,健全传承人培养机制,选拔30人作为传承人培养对象;创新性转化唱船文化,改编沉浸式实景剧《船歌·横寨记忆》和现代舞,开发AR互动程序,通过文旅融合打造文化体验闭环,以“船灵”形象打造客家神话IP,开发绘本和动画短片,建立跨媒介传播矩阵。
如今,在横寨乡,唱船不仅是元宵节的专属活动,还是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文化纽带。孩子们在课堂上学唱船歌,游客在传习所体验民俗,年轻人用短视频传播非遗魅力。当古老的船歌再次响起,千年文明基因在新时代法治土壤里生生不息、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