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最后三场,陈奕迅用身体硬撑的告别,到底是敬业还是透支? 160场、30城、51岁,这三个数字摆在一起,已经足够说明问题。 他为什么在高雄喊停,又在澳门坚持? 原因很简单:合同、票房、品牌,哪一样都赔不起。 主办方把澳门档期钉死在8月,是因为暑假档酒店溢价最高,票早卖光,退不起。 Eason团队把“最终章”做成限量概念,也是在给二级市场炒价留空间,歌迷越担心他身体,黄牛越兴奋。 至于台上那几分钟的“特别惊喜”,说穿了就是把旧歌重新编曲,灯光多打几束,成本不到十万,效果却能盖过医生开的病假条。 他真正想要的不是掌声,是把“FEAR and DREAMS”这六个字钉进演出史,以后无论谁翻档案,都得先提他名字。 身体报警,他比谁都清楚,可只要还能唱,他就不会停,因为一停,市场就会去找下一个替代品。 粉丝喊他休息,其实是想把他留在记忆里,可记忆不值钱,现场才值钱。 演唱会散场后,他到底是赢家还是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