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怀疑过国产光刻机的意义, 也怀疑过攻关28nm是为了面子, 实在没想到,一位工程师的离职信,直接让所有人破防了。
上海微电子卖90nm光刻机,没什么光鲜。做身份证、公交卡芯片,量大但利润薄。养活团队是底线,不是目标。28nm浸没式系统才是真正的战场。这块市场台积电没放弃,全球芯片需求七成还在成熟制程。国产机突破后,至少中低端产线不必漂洋过海。
华卓精科在工件台上熬了五年,科益虹源的光源实验室彻夜亮灯。零件国产化,性能差一点没关系。怕的是下次制裁清单下来,流水线直接停摆。华为拉产业链不是做慈善,旗舰机芯片断供的痛,化成对每个螺丝钉的执念。
那位离职的工程师写道:不是嫌待遇,是怕孩子长大时,我们还在拆别人的机器画图纸。光刻机国产化2.5%的数字背后,是五年后14nm芯片都可能被卡脖子的风险。上海微电子车间里贴着倒计时,不是项目截止日,是下一轮技术封锁的预警。
中科院实验室最近传出28nm光刻机良率突破的消息,没人欢呼。产线上测试的机器,核心部件仍有进口烙印。科益虹源的新光源刚通过耐久测试,工程师却盯着境外供应商的物流预报。真正的国产化,是连一颗螺丝钉的退路都想好。
28nm从来不是终点。浸没式系统攻关的副产品,是光学镜片和真空腔体的工艺跃迁。华为的EDA软件开始适配国产光刻参数,中芯国际用国产设备试产14nm芯片。走得慢的国产化,正在给跑得快的自主化铺路。
那位工程师的离职信末尾有行小字:孩子问我造什么,我说在造时间的敌人。光刻机这口饭,咽得慢就饿得慌。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