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的杨某,前几天把自己和辅导员的一段通话录音发到了网上。 这段录音一曝光,立刻在网上炸了锅。事情的由头是杨某的保研名额突然被取消了,他心里犯嘀咕,就打电话问辅导员到底是怎么回事。可电话里辅导员的话,却让人越听越不对劲——辅导员先说自己其实是支持杨某保研的,话锋一转又提了另一个男生肖同学,冒出一句“我觉得男生肖同学不够诚实”。更让人没想到的是,接下来辅导员竟然把肖同学的成绩细节、家里的情况一股脑儿全告诉了杨某。这些本属于学生个人隐私的内容,就这么在通话里被轻易泄露,还随着录音公之于众,难怪会让那么多人觉得震惊。 说起来,保研这事儿在大学里向来是敏感话题,关系到学生几年的努力和未来的走向,容不得半点含糊。杨某因为名额被取消想弄清楚原因,这种心情能理解,但把通话录音直接发到网上,等于把辅导员的私下沟通和另一位同学的隐私都摊在了阳光下,这步棋走得未免太急了些。 再说说这位辅导员,作为学校和学生之间的桥梁,本应是公平公正的代表,可在通话里的表现实在让人失望。且不说取消保研名额的理由是否站得住脚,单说随意透露学生的成绩和家庭情况,就明显违反了职业操守。学生的隐私受法律保护,哪怕是出于“解释情况”的目的,也不能随口就把别人的私事往外说。更让人费解的是,用“觉得肖同学不够诚实”这种主观判断来回应保研名额的变动,既没有拿出明确的规章制度依据,也显得极不专业,很容易让人觉得这里面有猫腻。 这事儿发酵后,网上议论纷纷。有人觉得杨某维权没错,但曝光录音欠妥;有人痛批辅导员不专业,泄露隐私太离谱;也有人担心,这事会不会让其他学生对学校的保研流程产生怀疑。其实说到底,大学里的评优、保研等事项,最关键的就是“透明”和“公正”。规则要明明白白,过程要经得起推敲,遇到问题时,该按制度来就按制度来,该保护学生隐私就严格保护,这样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也才能避免这类争议事件一再发生。 对于此事大家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言探讨!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