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霖: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名状元,大清灭亡后过得如何? 刘春霖这人,1872年出生在河北肃宁一个穷苦人家,爸妈干的活儿低贱,一个是衙门差役,一个帮富家做仆人,家里穷得叮当响。他小时候被寄养在伯父那儿,伯父开私塾,他就从四五岁开始认字,八岁正式进塾念书,天分高,学得快,乡里人都说他聪明。爸妈觉得不能埋没孩子,就把他带到保定,进了莲池书院,那地方是清朝名臣李卫办的,专出人才。他在那儿苦读十几年,1892年中了秀才,1902年才中举人,中间耽搁不少事儿,比如父亲去世守孝,还有庚子拳乱乡试停了。1904年甲辰科殿试,他本来是第二,第一叫朱汝珍,可慈禧太后嫌朱汝珍名字跟明朝国姓沾边,还和她讨厌的珍妃、康梁同乡,就给刷了。刘春霖的名字听起来像春雨滋润,慈禧觉得吉利,一笔圈定,他就这么成了中国科举最后一位状元,第一人中最后人。状元后,他先当翰林院修撰,原配夫人没了,媒人蜂拥而来,连慈禧宠爱的容龄公主都看上他,通过老师杨士骧说媒,可他觉得高攀不起,就拒绝了。后来娶了张家小姐,她是他的粉丝,特别爱临摹他的小楷字帖。那时候他的书法已小有名气,小楷俊秀刚劲,圈里传“大楷学颜真卿,小楷学刘春霖”。1905年,他被派到日本东京法政大学留学,学了三年,接触民主共和和君主立宪这些新玩意儿,成了立宪派支持者。这段经历对他后来的想法影响挺大。 大清亡了是1912年,刘春霖一下子没了方向,他是皇帝钦点的状元,忠君报国那套根深蒂固,现在君国都没了,他就闲在北京宅子里,下棋写字打发日子。1914年,袁世凯派人找他,聊了半天,他就去了总统府当内史,管些文书工作。袁世凯挺看重他的状元头衔,常叫他去聊聊。一次袁问农事,刘春霖家里世代农耕,他就讲得头头是道,从翻土到选种。袁一听高兴,让他当中央农事试验场场长。他上任后,建学堂招学生,聘老师教新农技,推动粮食产量上台阶。他感激袁的知遇,就在袁复辟帝制时站队支持,四处联络清朝旧臣拉票。可民众反对声浪太大,他后来也看清袁这事儿办不成,就收手了。袁倒台后,1917年张勋复辟,他又激动了,联络旧僚,穿上清官服去太和殿跪拜溥仪,高呼万岁。可这闹剧就12天结束,他彻底醒了,帝制回不来了,就辞职隐居乡下。 隐居后,刘春霖看家乡穷孩子没书读,就拿积蓄办学堂,自己当先生,免费教书。除了老一套儒家,还加西学内容,强调学外来技术强国,这从他留学时就想通了。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扶伪满洲国,溥仪想拉他当教育部长,他年纪大了,直接拒绝。溥仪不死心,派旧友郑孝胥去说,郑带茶叶上门,先聊茶棋书法,再切正题,刘春霖脸一沉,就把人轰走。1937年七七事变,日军占北京,一个日本商人慕名求字,出金条,刘春霖一口回绝,说不给日本人写。1940年,汪伪汉奸王揖唐邀他当北平市长,他骂王是大汉奸。王气急,撺掇日军抄家,把他藏的字画书本抢光。刘春霖气病一场,从此闭门不出,以诗书自娱。他藏书上万册,多是明清刻本,还办过书局传播文化。他博学,研究古文学史学金石学,还捐资修县志,帮灾民移民内蒙建村。1942年1月,他知道自己不行了,叫儿孙来,嘱咐字画宁可烧掉也别落日本人手里,第二天就走了,享年70岁。作为末代状元,他一生从荣耀到迷茫,再到守节,书法留名,兴学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