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委讲师团“人才引进被指因人设岗”一事有了调查处理结果。8月9日晚,“包头发布”微信公众号发布情况通报称:经查,讲师团人才引进中存在因人设岗、监督工作落实不到位、议事决策程序不规范等问题。认定2025年讲师团人才引进招考结果无效,依规依纪对讲师团主要负责人予以免职处理,并给予党内严重警告、降级处分;同时,对人才引进相关负责人给予诫勉处理。
包头市讲师团招聘因人设岗,让“萝卜招聘”的旧词再次回归公众视野。在当下就业形势趋紧,相当一部分高校毕业生削平脑袋往党政机关考编时,包头市讲师团因人设岗的“萝卜招聘”就更具讽刺意味。当权力只顾着为个别人就业提供“保护伞”时,这样的“萝卜招聘”就更需要严打,权力异化的坑必须尽快填平。
从2023年,该市讲师团因人设岗招聘王某丹等三人,到2025年,该讲师团仍然执着地招聘王某丹等三人,且岗位要求,与王某丹三人情况极其相符,举报人举报内容被调查组调查内容相符合,恰恰暴露出讲师团招聘过程中,存在招聘权力为个别人员服务的情况比较突出,时间跨越较长,对招聘权力的监督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情况,不能不引起足够重视。
在面对媒体的追问时,包头市委宣传部回应称,只对招聘的方案以及拟录用人员上会,显然这种选择性监督,让“萝卜招聘”有了可乘之机。甚至不排除涉事部门以此为借口,推脱自身的监督责任罢了。
“萝卜招聘”的危害,不仅侵害的是具备同等竞争力的求职人员,更在于权力异化为特定人员、群体谋取不当特定利益,成为以权谋私的工具。在从严治党的背景下,不管是大是大非,还是细节末梢,只要是权力行使的范围,都应该被监督、被约束,违法违规用权就应该被问责。包头市委讲师团因人设岗的“萝卜招聘”,再次给依法招聘、为民用权敲响了警钟。
讲师团人才引进中存在因人设岗、监督工作落实不到位、议事决策程序不规范等问题。依据调查结果,对讲师团负责人进行了相应的处罚。此案处理,当进一步深挖,主管部门有没有监督失察之责,招聘过程失去纪检监督的约束,执着的“萝卜招聘”就有可能再次发生。以案为镜,以案为鉴,讲师团“萝卜招聘”处置时,举一反三,需要尽快填上任性用权的“坑”,需要通过强化制度执行补上监督过软、过散的“坑”。(张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