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我跟人打架被抓了,私了要一万,你赶紧送钱到……”七十岁的陈阿婆放下电话,便着急赶向银行提钱。五天内,八名老人被冒充子女的骗子骗走现金,单笔最高5万元。近日,广东肇庆封开法院审结了这起诈骗刑事案件。
2024年,上家通过冒充老人子女拨打诈骗电话,以打架私了、嫖娼被抓等紧急事由制造恐慌,诱骗老人提取现金交付所谓“救命钱”“打点费”。阿志、阿勇、阿铭、阿毅、小姚(另案处理)组成取现团伙,流窜于肇庆封开县、珠海斗门区、江门新会区三地作案。
上家通过蝙蝠APP发送指令,阿勇担任“传话筒”,向线下成员转发取钱信息,阿志则负责人员安排,指挥阿铭、阿毅、小姚两两组合前往指定地点,以子女的朋友身份从老年被害人手中收取现金。短短五日内,该团伙骗取八名老人21.5万元。
封开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阿志、阿勇、阿铭、阿毅明知他人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仍帮助他人向被害人收取诈骗资金,其中被告人阿志、阿勇、阿铭属于数额巨大,被告人阿毅属于数额较大,四名被告人的行为已构成诈骗罪,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四名被告人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是从犯,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被告人阿勇、阿铭、阿毅到案后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并自愿认罪认罚,依法可从轻处罚。被告人阿志有故意犯罪前科,酌情从重处罚。扣押在案的款项共计142100元,全部发还给被害人,不足以退赔的部分,依法予以追缴。最终,法院判决如下:被告人阿志等四人犯诈骗罪,判处四名被告人有期徒刑三年十个月至十个月不等的刑罚,并处罚金。
经办法官指出,如今,许多诈骗分子瞄准了防范意识薄弱的老人群体,假冒亲属身份拨打老人电话,对老人嘘寒问暖表示关心,使其放下心理防备。随后声称自己惹上了麻烦,因嫖娼、伤人等被抓,需要钱款用于赔偿、缴纳罚款或者打点关系。通过指派线下收款人员,以被害人亲属的朋友身份与被害人到指定地点进行现金交付。被害人由于“救亲”心切往往信以为真,导致财物损失。
针对这种“假子女”的骗局,法官提醒大家:
1.筑牢信息防火墙。不点击陌生链接,拒接可疑来电,严防个人信息通过未知链接、骚扰电话泄露。
2.核验身份需谨慎。凡接到所谓“亲戚”“朋友”要求转账、交付现金,可通过立即回拨本人常用电话确认、通过共同亲友交叉验证进行核实。
3.谨防“捞人”话术。切莫轻信有熟人、能“捞人”等说法,遇到以打通关系为由要求支付费用的情形,要提高警惕,防止被利用迫切脱罪的心理骗钱。
4.及时报警寻求帮助。如发现可疑,要立即停止与对方的沟通接触,注意保存相关的聊天记录、通话录音或转账记录等证据,及时向公安机关报警。
5.提高反诈意识。多与家中老人宣传防诈骗知识,了解常见的诈骗手段和应对方法,给予老人更多的关爱、沟通与帮助。
法条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章程通讯员:冼颖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莫伟浓广州日报新花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