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53年,一场交换俘虏的仪式上,志愿军60军180师政委吴成德瘦骨嶙峋,步履蹒

1953年,一场交换俘虏的仪式上,志愿军60军180师政委吴成德瘦骨嶙峋,步履蹒跚地走向中方。可回国后不久,他就被除去党籍和军籍,下放劳动改造近30年。当人们看到他的遗物时,不禁大吃一惊!

​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后,60军180师为掩护大部队转移,以一师之力独挡美军2个师和南朝鲜2个伪师的攻击。

​战至弹尽粮绝,吴成德被俘,成为志愿军级别最高的战俘,在将近1年的牢狱中受尽折磨,最终等来停战协议。

​1953年,按照约定,敌我双方进行战俘交接。仪式上,瘦骨嶙峋的吴成德步履蹒跚走向中方。

​就像走失的孩子回到母亲怀里一样,那一刻,吴成德心里绷着的那根弦终于松了下来,他饱含泪水,百感交集。

​然而,回到祖国怀抱的他却没想到,真正的煎熬才刚刚开始。

​俘虏的经历,令他受到周遭歧视。第二年6月,上级对被俘的6400多人作出的处理决定,无疑又在他受伤的心上撒了把盐。

​吴成德被除去党籍和军籍,下放到“南大荒”辽宁盘锦大洼农场进行劳动改造。

​虽然他勤勤恳恳,可却免不了周遭的指指点点,他内心无比刺痛。

​每次午夜从战场梦醒,想着抬不起头的家人,吴成德决心要为自己正名,他相信国家一定能给他一个公正的结果。

​他开始给上级部门写信,一封又一封,述说着自己当年的故事。

​1951年4月,志愿军发起第五次战役,经过浴血奋战,终取得阶段性战争胜利,然而后方补给严重不足,各军需后撤休整。

​不料,美军却效仿志愿军的穿插战术,迅速反击,欲将我军合围歼灭。为掩护兄弟部队转移,吴成德所在60军180师接下了阻击的重任。

​面对敌军多于数倍的兵力,180师视死如归,死死拖住敌人。血战多日终完成任务,但却深陷敌军包围,师部决定分散突围。

​吴成德到各部检查突围准备耽误了时间,返回时师部已先行撤离。吴成德骑马追赶,途中遇到了400多名行动缓慢的伤兵。

​看到吴成德,战士们纷纷围了上来,一个个带着期盼问道:“吴政委,我们能突围成功吗?”“吴政委,带上我们吧!”

​面对伤员们恳切的眼神,吴成德翻身下马,突然掏枪对准马匹就是一枪。他高声喊道:“同志们,我和你们一起走。”战士们顿时欢喜,感动不已。

​留下意味着什么,吴成德心里比谁都清楚,可是他依然义无反顾,他抛不下伤员战士们。

​然而突围的道路极其艰难,吴成德带领战士们经历多次失败后,不得已深入山林,和敌军打起游击。

​凭着顽强的意志,在缺粮少弹的情况下,吴成德和战士们硬是和敌军周旋了14个月。

​战至最后,吴成德身边仅剩下2名战士,终不幸被俘。原本敌人并未识出吴成德的真实身份,可遭叛徒出卖,吴成德被单独关押进闻风丧胆釜山监狱。

​敌人给他许诺各种高官厚禄,妄图用糖衣炮弹诱惑他归降,然而吴成德不为所动,敌人耐心被磨光后,便给他使上电刑等各种残忍的刑具。

​不仅肉体上进行摧残,还对他进行精神折磨,敌人最臭名昭著的招数是持续不断的高音喇叭,让人大脑无法休息导致精神混乱。

​非人的折磨令吴成德一度上吊自杀,但被救下,之后遭严密监控,过着生不如死的牢狱生活。

​即便如此,吴成德靠着强大的意志力坚持下来,撑到双方停战,而那时的他,早已被折磨得骨瘦如材。

​曾经堂堂汉子,体重竟只有90斤,在交换俘虏的仪式上,他曾一度无力行走,被战士们用担架抬着回来。

​自始至终,他都是为国而战,为了大部队转移拖住敌人而陷入包围,为了伤兵战士们选择留下而陷入绝境,为了心中的信仰百折不挠誓死不从。

​他是俘虏,但同时他也是一个英雄。

​26年不懈地反映,吴成德终于等到了上级的回应。

​1980年《关于志愿军被俘归来人员问题的复查处理意见》第74号文件下发,志愿军战俘迎来了曙光,而吴成德在经过两年的审查之后终得昭雪。

​1982年,70岁的吴成德恢复了党籍,得到了应有的军级退休待遇,他终于能带着家人,抬起头回家乡山西运城。

​1996年3月,吴成德离世,享年84岁。家人在收拾遗物时,发现了许多捐赠证明和感谢信件。

​那些都是吴成德在恢复名誉后,默默老兵和灾区捐款而收到的,捐赠资金总计约四万多元。

​吴成德一生波折,可无论是战场上英勇杀敌,困境中肝胆相照,不公下不泄不馁,昭雪后心系社会,他始终初心不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