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幻方量化总监涉套取券商1.18亿佣金,虚构经纪人身份六年被移交司法

本文基于以下微博话题的智搜结果生成

关于“DeepSeek母公司总监套取券商上亿佣金”事件,综合多方报道及官方回应,核心事实与争议点如下:

⚖案件核心事实

涉案主体与操作手法

涉事方为量化巨头幻方量化(DeepSeek母公司)市场总监李橙,与招商证券深南东路营业部原总经理孟鹏飞。

两人在2018至2023年间,通过虚构经纪人身份(孟鹏飞亲属),将幻方量化的高频交易集中导入招商证券指定营业部,套取该券商“交易佣金40%提成”制度下的绩效奖金。

涉案金额:累计套取1.18亿元,其中李橙分得2000余万元,孟鹏飞保留8000余万元,另1000万元用于贿赂招商证券总部私人客户部总经理刘欢。

利益链延伸与行贿细节

孟鹏飞为脱罪曾向时任招商证券深圳分公司负责人高翔行贿价值300万元黄金(后被退还)。高翔因涉嫌渎职于2025年5月被立案调查。

涉事招商证券人员形成链条:营业部(孟鹏飞)→总部部门(刘欢)→分公司(高翔),暴露券商内部监管漏洞。

涉事方回应

幻方量化声明:

李橙行为属“个人”,公司未参与且不知情;

李橙仅为“普通市场人员”,非高管;

公司佣金费率统一且为行业最低水平(约万1.2)。

招商证券回应高翔案系“个人行为”,但对返佣细节未直接置评。

争议焦点与行业隐忧

公司“不知情”是否可信?

6年套取上亿资金未被发现,引发质疑:

幻方量化近60%产品托管在涉案券商,且交易高度集中于单一营业部(占公司总交易量显著比例);

李橙作为市场总监直接掌握交易席位选择权,风控系统形同虚设。

返佣灰色生态的普遍性

行业潜规则:券商为争夺量化私募客户,常以“咨询费”“信息服务费”等名义变相返佣,比例通常为万1-3。但本案返佣比例高达40%,远超合理范围,实为商业贿赂。

监管漏洞:经纪人绩效机制被异化为套现工具,亲属账户、多层分赃设计规避审查,凸显穿透式监管不足。

对投资者与市场的冲击

投资者成本转嫁:额外佣金侵蚀产品收益,量化机构与券商的利益输送最终由基民买单。

行业信任危机:

幻方量化2022-2023年新产品备案量从200只骤降至9只,合作方暂停API服务;

招商证券两年内两曝重大腐败案(此前63人违规炒股被罚8000万),合规信誉受损。

⚠监管升级与未来影响

司法与纪律审查进展

李橙、孟鹏飞等涉案人员已移交司法机关;高翔正接受招商局集团纪委及中山市监委调查。

若定罪,可能适用职务侵占罪或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刑期或达10年以上。

政策收紧信号

国务院2025年新规要求券商公开费用明细,禁止变相利益输送;

交易所或对高频交易增设成本门槛(如委托费、撤单费提升),压缩套利空间。

行业洗牌与合规改革

量化私募面临更严苛的交易透明度审查与员工行为监控(如轮岗制、第三方审计);

券商需重建内控体系,尤其针对分支机构与核心岗位的权力制衡。

总结

一起“曲线返佣”腐败案,撕开量化行业光鲜外表下的监管裂缝。

1.18亿赃款背后,是券商激励制度的异化、私募风控的失效,以及行业对高频交易数据“黑洞”的监管无力。当幻方用AI算法捕捉市场波动时,其内部却未能拦截6年持续的资金套现;当招商证券财富管理贡献半数收入时,腐败链条已从营业部延伸至总部核心。此案敲响的不仅是两家机构的警钟,更是整个金融业灰色生态的整顿号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