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在二战胜利80周年节点上,日本为啥一跳再跳?因为局势已发展到反转临界点,印度被打

在二战胜利80周年节点上,日本为啥一跳再跳?因为局势已发展到反转临界点,印度被打趴后,美国更加坚定了利用日本破局东亚的决心,打算做最后一搏。这篇放开说几句,希望能发出来。 在摁住以色列,暂时稳定中东之后,如果8月15日,美俄阿拉斯加会谈取得成功,美国就可以摁住俄欧。然后集中精力于东亚,全力支持日本进行军事冒险。 当今世界,英法德俄印等国都希望中美打起来。美国也想打,但它希望其他国家跟中国打。所以,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模式都不可行,因为会把美国拉下水。理想模式就是1962年边境冲突模式,规模可控,不会形成外溢效应。 而印度体量刚好足够,近300万平方公里土地,14.4亿人口,战争潜力巨大。自莫迪2014年上台以来,一直在培养印度教民族主义,动员能力也基本在线。只要美西方给予援助,印度完全可以在边境打一场超越俄乌冲突的持久战。 但因为有1962年的前车之鉴,以及自2020年以来的不断试探,印度压根就没法接受这种模式,真的打不赢嘛!如果再次打成首都保卫战,那就真的完犊子了。 所以,印度能接受的就是揍巴基斯坦,毕竟无论是军事力量、战争潜力,还是历史以来的胜战心理,印度都认为有十足把握拿捏巴基斯坦。 一旦打趴巴基斯坦,中国必然会援助。然后,西方就以巴方支持恐怖主义来阻挠中国援巴,同时日本以某地为切入口在东边搞事,再加上关税贸易战等冷战手段,我们就可能会陷入四面受敌状态。 所以,5.7印巴空战,貌似印巴哥俩在打,其实五常都参与了,法国解锁阵风,俄罗斯解锁印度S-400防空系统。美国在锁死巴方F-16和GPS的同时,给印度提供了高精度军用导航和情报支持。 我甚至怀疑美国参与组织了这次空战,否则,印度根本就没能力一次性组织近80架战机编队。不客气的说,这么多战机同时上天参战,连英法俄都做不到。 一旦打败巴空军,印度陆军就会立马开启地面进攻。但巴军不仅顶住了进攻,还降维暴击了印度空军,让其近乎裸奔。空战之后,印度就彻底害怕了,立马就撤回了陆军和海军。 好在莫迪政府是玩舆论战的高手,稳住了其国内的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否则就内爆了。在确定印度是扶不起的阿斗之后,美西方立马就翻脸了,开始跟印度算账。 在西边印度方向彻底指望不上之后,先前居于次要地位的东边就成了主攻方向。然后6月份,日本政府就公然否认了《中日联合声明》的法律效力,模糊“一个中国”原则的历史共识。 7月,日本政府首次将“儿童版防卫白皮书”向全国小学生分发,其内容框架为: 二是渲染周边安全威胁,将中国、俄罗斯、朝鲜列为“军事层面的威胁”,声称“日本所在地区不安全”,且特别突出中国,称其是“前所未有的最大战略挑战”。 此外,日本文部科学省公布的新版日本中学《学习指导纲要》中,体育教育新增了“刺枪术”科目,二战日军拼刺刀“杀人术”成为日本中学生必修课。 从目前的对日舆论来看,我们似乎并未察觉,只是单纯地借着二战胜利80周年,以及电影《南京照相馆》和《731》小规模放开舆论。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居然还有人各种阴阳,说风凉话。 典型言论:“有钱的,暑假去日本旅游,一家人开开心心!没钱的,暑假去看反日电影,一家人在生闷气!”将暑期消费对立,把历史创伤简化为消费选择,以此来消解南京大屠杀的严肃性。 用物质条件划分爱国态度,把爱国压缩为“生闷气”的廉价情感,隐含“爱国=廉价情感宣泄”逻辑,试图将民族记忆商品化。 比如还有人说“拍这种题材注定赔钱”,将商业成功凌驾于历史教育之上,用消费能力替代历史认知。由此可见,日本依然有能力组织舆论战,而国内依然还有很多跪久了的“王广海”。 但这段时间似乎放开了对于女权的舆论管控,让正反双方展开大讨论,甚至是辩论。民间舆论虽然沸腾,但那个“上级”始终没现身,导致舆论空转,没法转化成纠偏举措或政策。 与此同时,日本已开始系统性打压女权主义,重构“男尊女卑”秩序。降低女性地位,迫使日本女性回归“慰安式”附属角色,服务“男性=战士”的社会分工。此举与二战“大和抚子”动员如出一辙,目的都是为了释放男性暴力潜能。 我们常说日本军国主义死灰复燃,其实这玩意从未熄灭,而是蛰伏于靖国神社的香火、教科书删改的墨迹、导弹基地的蓝图中。当刺刀术重返体育课,战争手册进入学校,日本已滑向“总动员体制”的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