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2月8日,辽宁海城的大悲寺一改往日的清净,显得格外热闹,只因为:这一天,他们将迎来一位德高望重的高僧:妙祥法师。 当日清晨时分,当一轮红日冉冉升起时,佛家四众,即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都来到了寺院门口。他们在佛家礼仪,迎接这位得道高僧。 而在这之前一年,即1999年,离大悲寺1400公里的嵩山少林寺,则迎来了他们的第30任方丈释永信。在这之前的12年,该寺一直未有方丈。 选择决定命运,大悲寺和少林寺也将因为他们的选择,而迎来截然相反的命运。 大悲寺迎妙祥法师这年,他年已49岁,即将步入红尘所说的不惑之年。相比小他13岁的释永信,妙祥法师是截然不同的存在。 妙祥法师原名王巨祥,祖籍辽宁营口。他19岁那年曾参军,退伍后,他又成为了药剂师。后来,他的经历和弘一法师颇为相似:在父母撮合下成家,并生下子女,过着衣食无忧的日子。 妙祥法师选择出家,多少也是“突然的”,他是在机缘巧合下,遇见了体清老和尚。体清老和尚出身贫寒,童年少年皆历经种种劫难,见世态炎凉,悟人生无常,20岁左右便出家。 体清老和尚是一个完全“无我”之人,他出家后的几十年间,坚持为民众服务,经常不论风雨打扫道路,冬季雪夜中也早早起来为民众扫路。他打扫厕所完毕后,总是用鼻子嗅闻是否擦拭干净了,他经由此领悟了《心经》中不垢不净之深意。 体清老和尚不慕名利,他认为:真谛乃在平淡中的最细微处,以一生的示现说明“平常心是道”。初见妙祥法师时,他就以一句“见性有什么难的难在于要去做,而不是靠嘴上说说”,让妙祥法师闻之如醍醐灌顶。 妙祥法师皈依佛门后,体清老和尚告诉他:“你什么也不要做,只参究一句‘念佛是谁’的话头即可。”后来,妙祥法师果然全身心参透这个话头,并开悟。 妙祥法师一直效仿体清法师,过着持戒修行、日中一食的清苦生活。他还坚持“以戒为师、以苦为师”的遗训。 释妙莲有很多经典语录,其中最经典便是这句: “‘以苦行的形象度众生,是否不太适合时代?’比如我们行脚乞食时,很多人听说我们不要钱,突然愣住,他从没有过这种停住的状态,不知所措,像听天方夜谭一样。这世界还有不要钱的?就一个极大反应,特别欢喜。这欢喜不是源于我们不要钱,是源于他心里,从金钱的困惑中解脱出来。” 释妙莲是释永信的反面,相比之下,释永信会让凡尘之人更加地想不通,甚至生出怨恨,而释妙莲则让人宁静,让人开悟。 显然,世界需要更多的释妙莲,而非释永信。末尾附上释妙莲的一句名言: “我们并不是为了要用俭朴来达到一个什么目的,而是我们要修这个心,不是为了名誉和利,或是达到什么。因为这种俭朴能降伏我们的贪心,它像铠甲一样刀枪不入。你穿着破衣服走道时,那女的看见你就远远躲开,认为你太埋汰,别脏了她。就是她跟你说话,她不会给你使什么表情的,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