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北洋政府出兵海参崴,派遣“海容”号巡洋舰,陆军第9师部分官兵,一共4000人,由林建章指挥保护当地中国人。 沙皇俄国1917年发生二月革命,推翻旧政权,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上台。同年十月革命,布尔什维克建立苏维埃政权。为结束一战纠缠,苏维埃与德国和约,从战场脱身,集中力量对付白卫军。协约国视此为战略破坏,联合十四国干预俄国内战。中国作为协约国成员,也参与其中。远东海参崴因红军白军交锋,陷入无序,白俄士兵和匪帮掠夺中国侨民,财产损失严重,侨民多次求助北洋政府。 北洋政府考虑一战东线中国劳工归国安全,以及西伯利亚侨民安危,同时配合协约国压制苏俄,决定派兵。海参崴古属中国,自汉唐纳入版图,清代归吉林将军统领。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中国割让乌苏里江东岸土地,海参崴被俄占,改名符拉迪沃斯托克,意为东方统治。此番出兵,时隔五十八年,中国军队重返旧地,引发国内热议。 北洋政府段祺瑞主导,选海军“海容”号巡洋舰,陆军第九师第三十三团与第三十五团一营,总四千人,由林建章统率。1918年3月13日决定派舰,3月20日指定“海容”号。4月9日从上海起航,4月17日抵港。5月捷克军团起义加剧混乱。7月底林建章升海军代将。8月3日任命全权指挥驻俄部队。8月9日就职仪式在“海容”号举行。8月22日北洋政府宣言出兵,陆军分批北进。 部队驻守海参崴、双城子、绥芬河,守护中东铁路。海军控制港口,护送撤侨船队。协作协约国打击苏俄武装,优先确保侨民撤离。海参崴中国商民欢迎,报纸报道此事,民众支持高涨。日本驻军众多,图谋北满西伯利亚,中国部队处于劣势,避免冲突。 苏俄逐步逆转内战,击败高尔察克、谢苗诺夫白卫军,在远东设共和国政权,海参崴反革命崩散,苏维埃建立。协约国立足艰难,欧美撤军,日本滞留。中国北洋政府专注撤侨,行动至1921年春结束,最后部队1922年撤离,数十万侨民劳工安全返乡,收回中东铁路中国段权益。 苏俄对日本不满,在海参崴组建太平洋舰队,对抗扩张。该舰队规模渐增,海参崴地位提升,直至二战结束,苏军控制北方四岛。这次出兵体现政府对侨民保护决心,维护国家尊严,在列强中避免不必要对抗,展现中国军队担当。回顾历史,我们看到海外同胞安危系于国家力量,如今更需牢记这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