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01年,19岁的马一浮丧妻,他发誓不再续娶,岳父同情他,便问他:“我三女儿1

1901年,19岁的马一浮丧妻,他发誓不再续娶,岳父同情他,便问他:“我三女儿14岁,酷似她姐,你娶她吧?”马一浮拒绝:“亡妻地位无人能替,无心再娶。” 在那个旧中国社会里,一个年轻书生突然失去爱妻,会做出什么选择?是顺从家族安排再婚,还是坚守内心情感? 马一浮出生在1883年的四川成都,祖籍浙江绍兴,家里是典型的书香门第。从小他就聪明过人,五岁开始读书,九岁就能背《文选》和《楚辞》,街坊都说他是个小天才。1892年,父亲请来举人郑墨田教他,可没几个月郑老师就辞职了,说自己教不动这孩子。1898年,十五岁的马一浮参加绍兴县试,文章写得特别好,直接拿了第一,把同考的鲁迅和周作人比下去了,一下子名气大起来。 浙江有名的汤寿潜听说后,亲自上门看他,见他谈吐不凡,字也写得好,就把大女儿汤孝愍许配给他。1901年,两人结了婚,可惜日子没过多久,1902年汤孝愍就因病去世了,年仅十九岁的马一浮成了鳏夫。妻子去世后,马一浮伤心极了,他发誓不再续娶。 岳父汤寿潜看他这样消沉,同情心起,就问他:“我三女儿十四岁,长得像她姐姐,你娶她吧?”马一浮拒绝了,说亡妻的地位没人能代替,他无心再娶。从那以后,他把心思全放在学问上。 拒绝再娶后,马一浮决定出去散心,1903年他去了美国、德国和日本留学,在国外买到英文版的《资本论》,回国时还带了德文版,成为最早把这书带进中国的人之一。回国后,他住在杭州,常在西湖边上琢磨儒学和西方哲学。 1912年,蔡元培请他当教育部秘书长,他干了没多久就辞职了,觉得官场太乱,还是读书自在,就回了书斋。后来,他在学术上慢慢出名,提出“六艺统摄一切学术”的观点,把中西思想结合着研究。 1939年,他在四川开了复性书院,给学生讲经义。抗战时期,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找他去讲课,他还给学校写了校歌。新中国成立后,马一浮担任浙江文史研究馆馆长和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年近七十还在家写东西。他还当过全国政协委员,开会时总带着布包,步伐稳当。 晚年他也没闲着,一直写字读书,1967年6月2日在杭州家里去世,享年八十四岁。马一浮这辈子没再娶,心里一直记着亡妻。他的经历告诉我们,在旧社会那种环境下,个人情感和家族压力之间,得有自己的坚持。 马一浮一生致力于文化传承,在新中国文化建设中发挥了作用。这体现了传统知识分子对国家责任的担当,符合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