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目了,江西南昌,一对夫妻双双因病离世,临终前,将2岁的儿子托付给保姆,谁料,保姆收留了这个无任何血缘关系的孩子,6岁那年孩子突发疾病,保姆为了给孩子治病,竟然跪在广场上乞讨,她说: “我顾不得脸面,只想救救孩子” 2008年那会儿,赵月兰的日子过得磕磕绊绊。 她儿子出车祸没了,丈夫怪她“克子”,天天动手。 她咬着牙净身出户,带着刚上初中的女儿租住在老城区的破房子里。 为了供女儿读书,她开始当保姆——这行她干得用心,把雇主家孩子哄得白白胖胖,在附近小区渐渐有了名气。 优优爸妈就是那时候找上门的,两口子是进城打工的,穿得旧,蓝衬衫洗得泛白,可每月宁肯多花1000块请赵月兰。 “我们白天跑工地,晚上加班,实在没时间看娃。”男的搓着手说,女的往赵月兰兜里塞了把自家种的橘子,“您多费心。” 一来二去,两家处得跟亲戚似的。 赵月兰知道这夫妻俩手头紧,有回见他们给孩子买奶粉犹豫,偷偷把自己攒的200块塞进奶粉罐; 优优妈呢,隔三差五炖点汤,用保温桶装着给赵月兰送来,“月兰姐,您带俩孩子不容易”。 优优爸更实在,赵月兰有次犯心脏病晕在楼道,是他背着她爬了7层楼去医院,路上直喘气:“月兰姐,您可别吓我。” 谁能想到,命运先拿赵月兰开了刀。 2010年秋天,她在优优家正哄孩子睡觉,突然眼前发黑栽倒。 等醒过来,优优爸妈正攥着她的手掉眼泪。 “医生说要做心脏搭桥,得2万5。”赵月兰扯着被角直摆手,“我这把老骨头,治不治都行......” 话没说完,优优爸从布包里掏出一沓皱巴巴的钱,“月兰姐,这是我俩攒了三年的钱,您拿着!”后来她才知道,那是两口子准备给优优攒学费的。 从那以后,三家人的日子搅得更紧了。 优优爸每天下了工,雷打不动背赵月兰爬7楼;优优妈把给优优织的小毛衣,连带着给赵月兰女儿也织了一件; 赵月兰呢,把俩孩子吃饭的碗筷摆一块儿,嘴里念叨着“大的小的都得吃好”。 谁能想到,这股热乎劲儿刚暖了三年,优优家就塌了天。 2013年底,优优妈突发心脏病走了。 出殡那天,赵月兰抱着优优站在楼道里,孩子攥着她的衣角直哭:“月兰奶奶,妈妈是不是不要我了?” 她抹了把泪,把孩子搂得更紧:“优优乖,奶奶在呢。” 第二年,优优爸查出来淋巴癌,晚期。 他一边化疗一边打零工,有回在工地摔了一跤,肋骨断了三根,还咬着牙说“得给优优多攒点钱”。 可命运没给他们喘气的工夫,2014年春天,优优突然发起烧,小膝盖肿得跟馒头似的。 医院一查,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得长期用药,还得住院。 优优爸蹲在医院走廊里抽了半盒烟,最后摸出所有积蓄——一共1万2,递给赵月兰:“月兰姐,我对不住你......” 赵月兰一把推开:“说什么傻话,我就是优优的奶奶!” 钱不够,她翻出压箱底的金镯子,那是女儿出嫁时给她的; 不够,她厚着脸皮找女儿商量,把准备给外孙的彩礼钱挪了过来; 还是不够,60岁的人了,她咬着牙蹲在八一广场的台阶上,面前摆着个搪瓷缸子。 “姑娘,行行好......”有天中午,太阳毒得很,她跪在地上给人磕头,“我不是要饭的,我家优优病了,求您帮帮她......” 后来媒体来了,拍了照片登了报。 2016年大年初二,《南昌晚报》用了个整版,标题是“保姆跪地救孤女:我不图啥,就想让她有个家”。 捐款像雪片似的飞过来,有退休工人塞的50块,有小学生放学的10块,还有深圳的网友汇来的2000。 这么多年来,赵月兰把优优当作自己的亲生孩子一样呵护。 优优在赵月兰的关爱下,也逐渐走出了疾病的阴影,性格变得开朗乐观。 虽然生活依然充满了挑战,但赵月兰从未有过放弃的念头。 赵月兰的事迹也一直被当地社区关注着,社区为了帮助她们,为她们申请了一些救助政策,还经常组织志愿者去看望她们,给她们送去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 赵月兰也积极参与社区的一些公益活动,她希望把自己的这份爱传递下去,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