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俄乌打了三年,你就会发现中西方战术思维真的差距太大了,西方人都是直线型思维,榆木

俄乌打了三年,你就会发现中西方战术思维真的差距太大了,西方人都是直线型思维,榆木脑袋,硬打猛冲,齐头并进,很少搞“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正面进攻,左右包抄”等迂回战术。   乌克兰早期的打法,基本就是按西方那一套来的,阵地战、添油战术,丢了地方就拼了命地抢回来,抢不回就反反复复拉锯。   结果兵力耗得七零八落,装备损失一大堆,阵地还是守不住,这种打法问题就在于太死板,西方思维里,阵地就是命根子,丢了阵地就像丢了面子,必须立刻抢回来。   可现代战争不是古代攻城战,阵地丢了可以再找机会,主力部队没了才是真麻烦,乌克兰前期简直拿自己的有生力量去填坑,消耗战打得自己都快没底气了。   而俄罗斯的进攻虽然比乌克兰稍微灵活点,但本质还是“硬碰硬”,大兵团推进,火力覆盖,步步为营,遇到抵抗就靠炮火和人数压过去。   俄罗斯表面上占了地盘,可伤亡不小,后勤线拉得老长,补给经常跟不上,乌克兰要是早点抓住这点,集中力量打俄罗斯的后勤线,炸他们的军工厂,俄罗斯的进攻节奏早就乱了。   可惜乌克兰前期没怎么抓住机会,更多是跟着西方的指挥棒走,硬着头皮和俄罗斯拼正面。   中国的军事传统,从不迷信“以阵地换胜利”,古代兵法就讲,兵贵神速,避实击虚,现代战争中,这思路依然管用。   面对强敌,中国更倾向于灵活防御、节节抵抗,而不是把主力死绑在一个地方,埋地雷、用无人机骚扰、派狙击手精准打击,这些低成本高效率的招数,能让敌人寸步难行。   乌克兰如果早点学学这种打法,估计不会在前期吃那么多亏,像无人机,现在乌克兰用得挺顺手,但要是能更早、更系统地搞“无人机游击战”,专门盯着俄罗斯的后勤线打,俄罗斯的进攻肯定没那么顺畅。   西方教的那套“守住每一寸土地”的思路,实在有点过时,现代战争,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比守地盘更重要。   乌东四州丢了就丢了,保住主力部队才是关键,主力在就能通过游击战、突袭战慢慢磨对手,还能争取时间拉外援,比如雇佣兵或者西方的更多支持。   拉长战线,增加俄罗斯的伤亡,这才是拖垮对手的正路,俄罗斯人口和资源虽然多,但也不是无限的,乌克兰完全可以通过灵活战术让俄罗斯的战争机器转不下去。   乌克兰在库尔斯克的突击,已经有点跳出西方框架的意思,但还远远不够,如果能更彻底地拥抱灵活作战,比如多用无人机、游击队,配合精准的后勤打击,俄罗斯的压力会大得多。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