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教授放话:从人均收入看,中国相当于韩国97、98年左右的阶段,而中国一些内陆二三线城市,看上去就像如今的越南或马来西亚! 这种说法,骨子里透着对我们的轻视。 历史上朝鲜半岛长期是中国的属国,对汉文明十分崇拜。明朝灭亡后,朝鲜半岛上的政权以 “小中华” 自居,觉得自己成了中华正统的传承者。这种心态为后来的认知偏差埋下了伏笔。他们总带着一种优越感看中国,很难客观地认识中国的发展。 近代以来韩国经济确实有过快速发展。韩国凭借 “出口主导型” 经济战略,在越南战争时期服务美军获得了资金和订单,再加上美国的扶持,实现了经济的快速腾飞,创造了 “汉江奇迹”。 从 1961 年到 1996 年,韩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从 100 美元增长到超过 1 万美元,工业化进程飞速推进,三星、LG 等跨国企业崛起。但韩国的成功是有特定历史条件的,不能简单地套用到中国身上。 然而,中国的发展成就远超韩国教授的描述。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稳居世界第二,2023 年 GDP 达到 18 万亿美元,是韩国的近 10 倍。 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更是领先世界,高铁营业里程达 4.5 万公里,占世界高铁总里程的三分之二以上;5G 基站数量超过 234 万个,占全球 60% 以上。中国的科技创新也在飞速发展,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领域走在世界前列。 中国的脱贫攻坚取得了全面胜利,近 1 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也有了巨大改善,人均预期寿命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 35 岁提高到 2022 年的 78.2 岁。 当然,中国确实存在地区发展差异。一些内陆二三线城市在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与沿海发达地区还有差距。 但中国政府一直在努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实施了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乡村振兴等战略。 2023 年,西部地区经济增长速度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快于城镇居民。 韩国教授只看到中国的人均收入和部分城市的发展水平,却忽略了中国的整体实力和发展速度。 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发展奇迹。这种发展模式是中国根据自身国情探索出来的,具有独特的优势。 我们应该客观地看待国家之间的发展差异。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历史、文化和发展路径,不能简单地用一个标准来衡量。 中国的发展成就有目共睹,我们既要看到自己的不足,也要看到自己的优势。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