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南通市区新房市场供需双双大幅回落——新增入市287套,供应量环比暴跌77%;成交备案218套,环比下跌47%。
相较而言,二手房市场表现稍显温和——7月南通全市二手房成交1163套,比6月只少了45套。毕竟处在酷暑淡季,又没有显著利好刺激,这样的表现已属不易。
不过,在“温和下行”的表面之下,是“以价换量”的残酷现实——7月南通全市二手房成交均价仅0.88万/㎡,比上月下跌2.7%。
要知道,7月全国百城二手住宅成交均价环比跌幅仅0.77%,对比而言,南通2.7%的跌幅堪称“暴跌”。
事实上,今年以来,南通二手房成交均价已经“六连跌”,2月还能勉强守住“万元关口”,3月就已跌至“9字头”,7月更是下探至“8字头”。
聚焦南通市区各板块,根据统计,7月跌幅最大的是濠河板块——成交均价1.22万/㎡,跌幅近18%;其次是秦灶板块——成交均价1.04万/㎡,跌幅超13%。
具体到各小区而言,据不完全统计,有以下小区7月成交均价跌幅超过了10%——
可以看到,表格中的青年路新村、郭里园新村以及银花苑,都是名校学区房,结合“濠河板块7月跌幅近18%”这一信息不难发现,学区房热度的下降对这类重度依赖名校光环的老破小影响巨大。
•青年路新村——跌幅20.9%
青年路新村,坐拥启秀中学的老破小,7月成交均价1.61万/㎡,较上月暴跌20.9%。
该小区之所以跌幅显著,与5月(6月无成交)成交价“异常波动”有关——这套建面仅28.57㎡的一居室,成交价高达2.03万/㎡,明显高于同小区近一年其他房源的成交价。
事实上,这类“迷你学区房”,凭借好学区+低总价双重优势,很容易出现非理性溢价。比如,望江楼小区就在2022年5月诞生一套“天价学区房”——建面43.49㎡一居室,成交价高达208万,单价近4.8万/㎡。
但此类交易不具备普适性,反而放大了环比跌幅。剔除这一异常值后,今年以来青年路新村成交的其余7套房源,成交价在1.5万-1.7万/㎡左右,7月成交价实际上属于市场理性水平。
•郭里园新村——跌幅18.3%
不同于青年路新村的“异常波动”,濠河板块的郭里园新村,出现了明确下跌信号——7月成交均价仅0.84万/㎡,较上月大跌18.3%。
凭借市三中学区+低门槛优势,郭里园新村二手房流通性一直很高。信息显示,该小区2021年上半年小户型成交价曾超2.7万/㎡,对比而言,7月成交均价还不到峰值的三分之一。
此外,该小区今年1-6月成交均价也一直维持在1万/㎡以上,7月却突然跌至“8字头”,这一变化再次印证这类老破小的核心卖点——学区。
目前,郭里园新村共有377套房源挂牌,整体挂牌均价约1.37万/㎡,部分急于抛售的业主,甚至直接将挂牌价降到了“8字头”。
•银花苑——跌幅11.8%
银花苑,坐拥城中小学市三中双名校的顶级学区房,7月成交均价已跌至1.46万/㎡,较上月大幅下跌11.8%。
信息显示,银花苑2021年那会儿一度卖到4万+,好楼层更是超4.3万/㎡,如今竟然一路降到了1.5万/㎡以下,较峰值跌幅已超60%。
从下面的曲线图可以看出,今年以来该小区成交价堪称“极速下滑”。一季度成交均价还维持在2.3万/㎡左右,二季度就跌到了1.8万/㎡以下,7月更直接跌破1.5万/㎡大关。
目前,银花苑共有125套房源挂牌,整体挂牌均价依然在2.4万/㎡以上,但成交价的“极速坠落”已无可辩驳地宣告其价值的“大幅缩水”。
•华强城——跌幅19.1%
除了上述三个名校老破小之外,华强城7月跌幅竟然也达到了近20%——成交5套,成交均价仅0.97万/㎡。
华强城二手房的流通性目前还算可观,但价格已经从高峰期的2.6万-2.7万/㎡回落超60%。
去年全年成交均价1.25万/㎡,今年一季度跌至1.19万/㎡,二季度跌至1.14万/㎡,7月直接跌到了“四位数”,彻底揭开了这个原港闸第一大盘的“遮羞布”。
目前,华强城仍有454套房源挂牌出售,挂牌量在南通市区数一数二。持续高位挂牌量意味着,在缺乏显著利好下,价格下行通道很难逆转,业主加速“割肉离场”恐成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