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矿给加拿大,石油给美国,“巴铁”翻脸翻得比谁都快!
巴基斯坦的举动令人费解,一边向加拿大开放铜金矿资源,一边与美国推进能源合作,这番操作让外界不禁发问:说好的“巴铁”呢?怎么突然成了“巴美加铁三角”?
近期,巴基斯坦在国际舞台上玩起了“高空走钢丝”。一端是与中国深度绑定的中巴经济走廊,中国已投入超600亿美元,用于建设港口、铁路和电网;另一端是美国抛来的能源合作橄榄枝,伊斯兰堡迅速接招,甚至未提前向北京通报。
更引人注目的是,加拿大巴里克黄金公司早在2022年便拿下俾路支省的雷克迪克铜金矿项目,投资高达70亿美元,使巴基斯坦成为全球矿业资本的焦点。
这一系列动作引发“巴铁变心”的质疑。但巴基斯坦真有“翻脸”的底气吗?还是说,这只是一场精心布局的大国博弈?
巴基斯坦的困境根源在于“穷”:外汇储备枯竭,能源依赖进口,85%的石油靠外购,国际油价一波动,国内经济便压力倍增。此时美国提出合作,带来页岩油技术和关税优惠——巴基斯坦纺织品出口美国的关税可从29%降至19%,如此条件,谁能不动心?
但美国真有那么善意?前脚对印度维持25%关税,后脚就与巴基斯坦走近,明显是在南亚推行“离岸平衡”战略:既拉拢巴方牵制印度,又在中巴经济走廊核心区域插入影响力。
至于雷克迪克铜金矿,加拿大巴里克公司2022年已签约,分两期开发,预计2027年投产。巴基斯坦缺资金、缺技术,加方投资还让俾路支省无偿获得25%股份,这笔交易并不吃亏。
表面上看,巴基斯坦似在“经济靠美加,安全靠中国”,实则远非如此简单。中巴经济走廊已投入600多亿美元,瓜达尔港的输油管道、炼化厂均由中方建设。即便美国协助开发石油,最终仍需依赖中国的基础设施进行运输。
更关键的是,巴基斯坦军方正在北京接收歼-35A隐身战机,总理谢里夫也明确表态:“中巴关系是外交基石。”这无疑是在向世界宣告:合作可以多元,但“铁杆兄弟”的定位不变。
归根结底,巴基斯坦的“骑墙”并非背叛,而是一种生存策略。身处大国夹缝,若不施展平衡术,早已难以为继。
中国对此心知肚明,反应冷静。只要瓜达尔港在手,中巴经济走廊稳定,其他变数皆在可控范围。
国际关系中,没有永恒的兄弟,只有永恒的利益。巴基斯坦的选择恰恰说明:“铁杆”不是无条件站队,而是在复杂利益中寻求最稳妥的生存之道。
对中国而言,与其纠结“巴铁是否变心”,不如思考如何深化利益绑定。毕竟,真正的“铁”,从不靠口号维系,而是由实实在在的合作根基铸就。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