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女子一家 3 口去四川旅游,结果景区游客爆满吃不上饭。女子突发奇想,找到景区
天津女子一家 3 口去四川旅游,结果景区游客爆满吃不上饭。女子突发奇想,找到景区外一家农户,提出花 300 元吃一顿饭,对方炒了 8 个菜,拿出一瓶白酒热情款待。
那天在青城山脚下,太阳烤得石板路发烫,景区里人挤人,连卖烤肠的摊都排着绕三圈的队。我家那口子抱着三岁的儿子,额头上的汗顺着下巴滴,孩子早饿哭了,指着别人手里的玉米棒直哼哼。
兜里的面包昨天就吃完了,手机刷遍了附近的饭馆,不是显示“客满”就是“需等位两小时”。正急得转圈,我瞅见景区围栏外有户农家,青瓦白墙,院门口晒着串红辣椒,烟囱里还冒着烟。
“要不……去问问?”我拉了拉老公的胳膊。他犹豫了下:“人家能愿意吗?”我咬咬牙,抱着孩子就过去了,院门口蹲着个大爷,正给鸡喂食,见我们过来,直起腰笑:“旅游的?”
“大爷,实在不好意思,”我把孩子往怀里紧了紧,“景区里人太多,孩子饿坏了,想问问您家能不能匀口饭吃?我们给300块钱,简单点就行。”
大爷愣了下,摆手笑:“钱啥钱,进来吧!我家老婆子正做饭呢。”说着就喊:“秀兰,来客人了!”
屋里迎出来个阿姨,系着蓝布围裙,手上还沾着面粉,看见孩子哭,赶紧往他手里塞了块米花糖:“娃不哭,奶奶给你做好吃的。”
我原以为就是下个面条,或者炒俩青菜,没成想阿姨系着围裙进了厨房,叮叮当当忙起来。大爷搬了竹椅让我们坐,递过来蒲扇:“景区这阵天天跟赶会似的,前儿还有俩上海来的,也在这儿蹭了顿饭。”
没半小时,阿姨端着菜出来了,搪瓷大碗摞在木桌上:一盘腊肉炒笋,油亮得晃眼;一盘青炒空心菜,带着露水气;还有个番茄炒蛋,鸡蛋黄澄澄的;最绝的是个豆花,上面撒着剁辣椒,香得人直咽口水。
“还有呢!”阿姨擦着手笑,又端来一盘炸花生米、一碗凉拌木耳、一碟泡豇豆,最后竟端出个砂锅,掀开盖子,里头是炖得软烂的土鸡汤,飘着当归的香。“家里就这些,别嫌弃哈。”
我和老公都看愣了,这哪是“简单点”,满满当当摆了一桌子。大爷从里屋摸出个玻璃酒瓶,红标签都褪了色:“自家酿的米酒,尝尝?”
孩子早抓着块腊肉嚼得欢,老公跟大爷碰了杯,我扒着米饭,眼泪差点掉下来——早上在景区排队时,为了抢个座位还跟人吵了架,这会儿坐在这小院里,听着鸡叫,闻着饭菜香,倒像回到了老家。
临走时,我把300块钱塞给阿姨,她手往回推,脸红得跟院里的辣椒似的:“哪能要这么多!家常便饭,给50块够买俩菜了。”推来搡去好几回,大爷笑着打圆场:“收下吧,让他们心里踏实。”
阿姨还往孩子兜里塞了袋炒南瓜子,站在门口挥手:“下次来玩,直接过来,别买门票,从后山小路上来,近!”
坐上车时,儿子手里还攥着那半块米花糖,老公说:“这300块,比景区里吃那上千的套餐值多了。”我望着后视镜里越来越小的青瓦房,心里头暖烘烘的。
其实刚开始提给钱时,我还怕人家觉得我们把人情当买卖,可大爷阿姨那股热乎劲儿,根本没把钱当回事。回来跟我妈说这事儿,她叹口气:“现在城里人心眼多了,倒不如乡下,一分情分比啥都金贵。”
可我总在想,要是当时没提给钱,他们还会这么热情吗?还是说,这淳朴的善意,本就不该用价钱来衡量?换作是你,遇到这种事,会直接给钱,还是过后送点礼物当回礼呢?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