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不敢要的石油,俄罗斯正寻求打折卖给中国 知情交易员日前告诉彭博社,由于印度最近大幅减少了自俄罗斯的原油进口,俄罗斯能源企业正试图将供应转向中国。 最近国际石油市场上演了一出“买家变卦、卖家急转”的戏码:在特朗普政府威胁对购买俄罗斯石油的国家加征关税后。 印度国有炼油企业突然暂停进口俄原油,而俄罗斯反应神速,立刻调转船头向中国抛出“折上折”的优惠价。 据彭博社披露,俄罗斯主动将乌拉尔原油对布伦特基准的溢价从每桶2.5美元砍到1.5美元,还暗示可对中国买家再降1美元。 要知道当前国际市场上乌拉尔原油价格在64到66美元区间浮动,这种“双折”力度堪称甩卖价。 印度的退让源自美国的“关税大棒”。7月底特朗普宣布对印度商品加征25%关税,并点名批评其购买俄石油的行为。 不到48小时,掌控印度60%炼油能力的国有巨头——包括印度石油公司、巴拉特石油公司等——集体暂停俄油采购。 这些企业每天处理约520万桶原油,他们的撤退直接让俄罗斯损失了日均175万桶的大单。 虽然莫迪嘴上强调“不会妥协”,但行动却很诚实:印度火速转向美国、巴西和利比亚寻求替代油源,甚至拒收四艘已驶近港口的俄油轮。 俄罗斯的应急策略凸显其务实外交。面对印度订单蒸发,莫斯科毫不拖沓,立刻锁定全球最大原油进口国——中国。 知情交易员透露,俄方正“紧急兜售”原定供应印度的原油,并愿意在现有折扣基础上再降价。 这种急转弯背后是经济压力:能源出口占俄财政收入的40%,失去印度市场可能引发年度百亿美元损失。 而中国作为俄油“头号客户”本就实力雄厚——2024年进口俄油1.08亿吨,占中国总进口量20%,且中俄能源贸易73.6%以人民币结算,完全绕开美元体系,根本不怕美国关税威胁。 中国的从容应对展现能源自主权。与印度火速撤退不同,当美国财长贝森特放话“对中国买俄油征收100%关税”时,中方24小时内强硬回击。 外交部明确表态“根据国家利益自主决策”。这份底气来自三重保障:一是多元化供应渠道; 二是中俄原油管道等陆路运输链规避海运风险;三是人民币结算体系筑起的“金融盾牌”。 更关键的是,中国炼油商掌握议价主动权——俄方此次降价并非单方面“施惠”,而是中方借印度退出的契机争取到的市场红利。 全球能源权力正在悄然重构。这场风波暴露了美国制裁工具的局限性:印度在25%关税前退缩,中国却敢硬刚100%关税威胁; 俄罗斯打折卖油给中国,价格甚至比俄国内加油站还低,这种“内贵外贱”的怪象引发俄议员公开质疑,却反证了莫斯科对中国市场的战略依赖。 更深层看,美印俄中四角博弈正在加速“去美元化”:当印度被迫用美元高价采购中东石油时,中俄却通过人民币结算和长期协议锁定低价能源,无形中削弱了美元霸权根基。 长远来看,俄油东移已成定局。印度暂停进口可能是战术观望,毕竟俄油折扣缩水至每桶仅3到5美元,经济吸引力大减; 而俄罗斯转向中国则是战略转型——通过西伯利亚力量管道等基建绑定亚洲市场,减少对欧洲依赖。 对中国而言,低价原油固然利好制造业成本控制,但更关键的是巩固了“自主定价,不受第三方胁迫”的能源安全范式。 当特朗普的关税大棒砸向新德里时,北京的一句“已准备好支付100%关税”或许正预示着多极能源秩序的新常态。 参考资料:“印度国有炼油商暂停购买俄油,等待政府进一步指令” 2025-08-07 21:07·观察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