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疑惑,佛教为什么不进行改革允许僧众吃肉和结婚?我想说,亚伯拉罕三大教,为什么越来越强悍。佛教如今日渐式微,甚至少林寺的方丈都能因暗藏春色,藏污纳垢直接抓了。看这问题就能知道原因:佛教已经很久很久没有认真研究自己的基础理论了。 佛教为什么在中国待了这么多年一直没变,其实这种“不变”,本质上是生存下来的必要选择。如果寺庙让僧众随便享受红尘里的东西,那和普通人的生活就没有区别了,还怎么显得“出世”? 在古代,寺庙只要不去威胁世俗政权,就能存续下去,所以规矩就必须要立得更死一点。昔日那些进寺庙的人,很多都是各路落魄人,谁家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或者是避祸、避害无路可去的人,才会选择出家。 佛教一直说“佛渡有缘人”,其实就是指这些生活无依、走到绝路还想要留条命的人。寺庙就是这些人的“安全屋”,换个身份继续活下去,但必须断了红尘念头。 所以很多底层百姓根本不在意佛教究竟讲什么理论,他们更关心,在寺庙里吃不上肉,清贫度日,还要下山化缘,这种日子究竟是为什么要坚持下去。 其实道理很简单,这就是寺庙存续的底线。假如哪天僧人也能像普通人一样大口吃肉,甚至还能结婚生子,那老百姓和朝廷怎么看? 山下的劳苦大众拼死劳作换来的不过温饱,寺庙的人却什么活都不用干,过得比谁都好,这谁还不会心生向往?说到底,那样一来,寺庙就会变成一块特权地,动了谁的奶酪,谁都不会留你一句情面。 再说现代社会,按理说,现在大家都是吃得上肉的年代了,最低保障也不怕饿肚子,和尚吃不吃肉,似乎也没人太在意。 但旧规矩一直没改变,其实也有它的道理。毕竟人最难管的就是吃和性,一旦给这些开了口子,不用多久,佛门也很容易变味,从避世变成享乐场所。 其实,佛教要想在现代社会继续下去,必须要重新找准自己的定位。要么继续做一个清贫修行、自给自足的安身之地。要么,就得像西方宗教那样,做大做强,把寺庙变成基层的福利站,用香火钱多做公益、帮帮困难户、照顾独居老人、组织集体活动。 说到底,如果佛教真能把寺庙办成大家都认可、人人都能得到实惠的地方,吃肉结婚这类问题也没有人再坚持反对,社会和信众自然而然就会给出答案。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