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140师参谋长因为资历不够,军长为提拔他,索性接连调走3任师长,不久后他的名气就在朝鲜战场上家喻户晓! 1951年2月12日,正在湘西地区剿匪的第47军接到了上级的命令,他们将作为第二梯队的志愿军部队入朝作战。当时,47军的部队分散在湘西各县,正忙着清剿残余的土匪,接到命令后部队立即重新集结。 就在部队火速集结的时候,47军的军长曹里怀与政委周赤萍也在商量着一件重要的事情,那就是由谁去带140师入朝作战。 毕竟入朝作战与剿匪难度完全不同,作为47军的主力部队,140师必须有一个厉害的将领坐镇。他们很快就做出了决定,因为他们很早之前就发现了一位猛将,此人正是140师参谋长黎原。 黎原来自河南息县一个普通农村,17岁的时候,刚刚中学毕业的黎原为了报国,考入了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 此后他接受了多年的专业训练,在这期间他也阅读了大量进步书籍,受此影响黎原也决定要为革命而奋斗。毕业后不久,黎原就遇到了一个重要考验,他进入国军八十七师,并跟着部队来到了淞沪战场。 刚从军校毕业就直接参加淞沪会战,这对于年轻的黎原来说确实有些残酷,黎原并没有退缩,在战场上勇猛杀敌。 有一次,一伙日军冲到旅部附近,黎原临危不乱,夺过旅长卫士的步枪连续击杀多名日军,凭一己之力杀退了这伙敌人,自此他一战成名,随后他又跟着部队参加了南京保卫战,一路苦战下来,黎原立下诸多战功,但也对腐败黑暗的国民党十分失望。 1938年4月,在董必武等人的介绍下,黎原离开了国民党,正式参加了八路军。由于他受过专业训练,组织非常重视他,立即安排他进入延安抗大任教。 后来,黎原又进入359旅,成为一名营级军官。他跟随部队一面保卫陕甘宁根据地,一面开展生产运动。抗战胜利之后,黎原作为军中的精英,被抽调前往东北工作。此后他作为东北野战军的一员,参加了三下江南,秋冬季攻势等一系列重要的战斗。 解放战争后期,黎原担任了十纵二十九师八十五团团长一职,他跟随部队打赢了黑山阻击战,后又随军入关参加了平津战役。 在一系列的战斗中,黎原的军事才能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他在入关后指挥了多场战斗。新中国成立后,黎原成为47军104师的一名团长,他的表现已经引起了军长曹里怀与其他领导的注意,他们也开始有意培养黎原。 于是从1949年底开始,黎原快速升职,从团长一跃升至104师参谋长。在湘西剿匪的过程中,黎原又有着出色的表现,这让曹里怀等人更加器重他,军部决定继续提拔黎原。 不过,黎原能力足够出色,但在军中资历不够,想要让他担任更重要的职务,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对此,曹里怀等人也找到了一个办法,他们为了提拔黎原,不断对104师的领导班子进行调整。 1949年4月开始,他们就不断更换104师的师长,频繁的师长变动,给黎原升迁减少了不少的阻力。1950年11月,黎原被任命为104师代理师长,在他代理师长之前,104师在一年半的时间内连续换了三任师长。 黎原等年轻干部也明白军长等人的用意,甚至最后一任师长陈福章还没到职就被调到其他岗位,这个办法确实奏效,黎原得以顺利上位担任了师长。 为了让黎原顺利开展工作,曹里怀等人还对104师其他岗位进行了调整,师里比黎原资历老的干部基本被调离,与黎原搭档的军官大多和他一样都是年轻的干部。 经过这一番调整,黎原正式担任师长后,部队里面从团长到师部高层的干部都是年轻的干部,黎原对此也非常感动,他决心用自己的表现回报军长。 1951年4月,黎原带领104师进入朝鲜作战,他很快就打出了自己的代表作。秋季战役中,黎原带着部队在40多公里的宽大正面进行艰巨的阵地防御战。 当时凭借着他出色的指挥,他们成功顶住了美军王牌部队的进攻,双方打了三个多月,黎原不但守住了阵地,还成功率部反击,占领了敌人多处阵地。 他在战斗中创造的坑道作战等方法,也在志愿军中推广,黎原凭借此战得到了彭老总等人的表彰。之后,他又率部打出了一个又一个胜仗,看到在朝鲜战场大放异彩的黎原,曹里怀等人也感到欣慰,他们的选择没有错,黎原已经成为这支部队的未来之星。 朝鲜战争结束后,黎原成为47军副军长,之后更是正式担任了军长一职。此后,黎原在军中的发展依旧顺利,先后担任了广州军区军长、兰州军区副司令等重要职务。 1964年,黎原晋升为少将,他也成为党内短时间内晋升速度最快的将军之一。2008年12月18日,黎原因病离世,结束了自己传奇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