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以来,临沂的天像烧透的砖窑,热浪滚滚;雨季一到,暴雨又似瓢泼倾盆。当人们在清凉的空调房避暑、在温馨的窗前听雨时,有一群人却逆行在滚烫的柏油路上、奔走在汹涌的积水边、值守在闪烁的楼宇前。他们是市城管局市政管理服务中心的普通职工,用汗水与脚步,默默编织着城市运行的“安全网”。
城市“脉络”的守护者——路、桥、水、灯的无声坚守
烈日下的兰山老城区,空气中弥漫着复杂的气味。排水工人张志国和同事们正深入一处老旧的地下管网进行检测修复。狭窄的空间闷热潮湿,手电光柱里尘埃飞舞。他们弓着腰,仔细检查每一处接口,清掏检查井的污泥,后背的衣服早已被汗水与潮气洇透。“这些排水管网运行年限很久了,天热更容易出问题。早点清干净,下大雨时才不会‘肠梗阻’。”他们的工作不为人们所见,却维系着城市地下的“生命线”,让雨水污水得以顺畅归流。
工地上的“攻坚者”——建设有温度,施工有担当
河东机场片区积水治理工程的工地上,太阳像个巨大的火球悬在头顶。项目负责人刘广海调整了作业时间:“早上5点干到10点,下午4点再开工,避开最毒的日头!”工地上,大桶的绿豆汤、充足的藿香正气水是标配。工友们轮换休息,身上的衣服湿了干、干了湿,结出一层白花花的盐渍。“热是真热,但中心天天送水送药,还调时间,心里踏实。”一位年轻工人灌下一大口水,又投入了紧张的作业。
陷泥河宏大路泵站施工现场紧邻居民区。施工人员张建想了了不少办法:采取喷淋措施控制扬尘,进出车辆严格冲洗,土方及时覆盖等等。晚上收工前,他总要多花半小时,把工地周边清扫干净。“大家生活都不容易,我们尽量把噪音、尘土影响降到最低。”偶尔有居民来询问进度,他总是耐心解释。他们的细心,换来了周边居民的理解与支持。
风雨中的“逆行者”——汛情就是命令,坚守铸就防线
暴雨如注,强排泵车驾驶员马开申和他的“老伙计”——大功率“龙吸水”强排泵车,早已按“一处一策”值守要求,提前布防在关键点位。雨幕中,他跳下驾驶室,蹚着积水,与同事一起熟练地连接水带、启动设备。巨大的轰鸣声响起,浑浊的积水被强力抽走。雨水和汗水糊满了他的脸,他抹了一把,紧盯着水位变化。“雨不停,人车不离!早点排干,大家出行才安全。”也正是这个老伙计,在2021年郑州特大暴雨期间临危受命,载着市政管理中心6名专业人员,连夜驰援郑州排涝抢险,经过三天三夜的昼夜坚守、轮番作业,累计排除京广铁路2处重要下穿积水近30万立方米,为郑州城区灾后恢复重建赢得了宝贵时间。
晒蜕皮的脊梁,泡发白的脚板,熬通红的双眼……这就是临沂城管市政人最寻常的“勋章”。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只有日复一日的巡查、修补、疏通、值守。高温炙烤,他们用汗水守护平安;暴雨来袭,他们用身躯筑牢堤坝。他们的故事,写在每一条平整的道路上,流淌在每一处畅通的管网里,点亮在每一盏温暖的灯火下,更镌刻在风雨无阻、守护家园的无声誓言中。临沂的安然与美好,离不开这些平凡而坚韧的“城市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