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今天的中国已经是有史以来最鼎盛的时候了,这种鼎盛能维持多久,会打破历史周期吗?在我看来,我们还远远没到最鼎盛的时候。譬如,六代机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在军事技术上已经领先西方整整一代,而且差距还在不断拉大中;用不了几年,我们就会实现载人登月,并在月球上修建基地,西方只能望洋兴叹。 回想1949年,那会新中国刚成立,各方面都远远落在西方后面。别说造飞机、造汽车,连基本的工业产品都很难自给自足。 对此,毛主席曾说过“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各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正因为起点太低,很多人对西方特别崇拜,觉得我们的未来只能仰望他们,差距大得难以想象。 但自那以后,中国没有选择停步。靠着一代代人的拼搏,几十年下来把经济规模做到了世界第二。八千多万人从贫困中翻身,科学技术从几乎空白追赶到今天、取得了高速铁路、量子计算、人工智能等重大突破。 在军事上,我们的技术也不断同全球一流接轨,有些领域甚至开始领跑。中国的成就,不依赖殖民掠夺,也不靠剥削其他国家,靠的就是自己的努力和不断创新。 回过头看历史,很多人喜欢说汉唐盛世,但汉唐其实面对的都是些周边小国和游牧民族,无论是经济还是科技实力,都不是一个层面的。 今天中国的挑战可不是这些,面对的是已经工业化几个世纪的西方强国。在这个基础上崛起,本身就意义非凡。 现在,全球视野下唯一能被称为对手的基本上只有美国了,不过这种差距也在逐步缩小。 中国的贸易、投资已经深入到全球各地,该引领的科技领域也在投入巨大,比如5G和人工智能,再比如太空探索。 一旦中国在下一个科技革命中实现突破,地位将不仅只是一个经济大国,可能还会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核心推动者,甚至带动人类探索地外空间的步伐。 中国这几十年发展起来所积累的经验和成就,给我们信心面对未来的挑战。很多国家到了鼎盛时期都会慢慢走下坡路,但中国做到了不断自我革新,敢于接受新挑战。 我们保持着持续的创新投入,鼓励原创技术,还承担起更多国际责任,比如参与解决气候变化、粮食危机等全球问题,这些都是未来中国发展的重要方向。 中国崛起的目标不仅仅是和谁比高低,而是想着为全人类带来更多好的变化。这条路充满了机遇,也面临不少坎坷和考验,但中国会继续写出新的篇章,脚踏实地撑起属于自己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