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中国为什么执意要发展高铁,而不是廉价航空?说白了,中国就是在赌,赌未来用电不要钱

中国为什么执意要发展高铁,而不是廉价航空?说白了,中国就是在赌,赌未来用电不要钱,从现在的趋势来看,中国已经赢麻了! 先看航空。廉价航空在一些国家很火,但在中国面临不少现实难题。机场建设对地形要求高,偏远地区修机场成本极大,而且航班受天气影响太大,遇到雷雨、大雾就得停飞,准点率很难保证。 更关键的是,中国人口分布密集,中短途出行需求特别大。比如从北京到济南,直线距离不到 500 公里,坐高铁两个多小时直达,去机场加上安检、候机的时间,往往比高铁还慢。这种情况下,廉价航空就算票价再低,也很难抢走高铁的客源。 高铁就不一样了。它能适应各种地形,不管是山区还是平原,都能架桥铺路连起来。中国 960 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高原、有盆地、有江河湖海,高铁网络像一张大网,把三四线城市甚至县城都串了起来。 2023 年底,中国高铁里程已经突破 4 万公里,覆盖了全国 95% 以上的百万人口城市。这种密度,让普通人出门坐高铁像坐公交一样方便。 反观航空,飞机烧的煤油几乎全靠进口,价格跟着国际油价波动。这些年国际油价起起落落,航空公司的成本很难稳定。而且,飞机排放的二氧化碳比高铁多得多,现在全球都在讲环保,航空业的减排压力越来越大。中国要实现“双碳”目标,发展能耗更低、排放更少的交通方式,自然会把高铁放在重要位置。 从经济角度看,高铁能带动沿线发展,这是航空比不了的。一条高铁修到哪里,哪里的土地就会升值,工厂、商场、旅游景点会跟着建起来。贵州以前交通不便,高铁通了之后,贵阳到广州只要 4 小时,很多企业把数据中心建在贵州,因为那里凉快省电,物流也因为高铁方便了不少。现在贵州的大数据产业搞得风生水起,这背后就有高铁的功劳。 再看技术自主,中国高铁从引进消化到自主创新,现在已经掌握了全套核心技术,从轨道建设到列车制造。这意味着我们想建多少就建多少,成本能自己控制。而大型民航客机,尤其是发动机,很多核心技术还得依赖国外。发展高铁,等于在交通领域攥紧了主动权。 当然,中国也没放弃航空。大飞机 C919 已经开始商业运营,国内航线网络也在不断完善。但航空更适合长途出行,比如从北京到乌鲁木齐,坐飞机几个小时就到,高铁得跑一整天。高铁和航空,其实是互补的,一个解决中短途密集出行,一个解决长途快速通达,共同构成了中国的立体交通网。 现在看,当初大力发展高铁的决策确实眼光独到。随着特高压输电技术的成熟,西部的清洁能源能更方便地送到东部,高铁用电的成本还能再降。电动车越来越普及,充电桩和电网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未来甚至可能实现高铁和电动车共享清洁能源。这种良性循环,让高铁的优势越来越明显。 说到底,中国发展高铁,不是跟谁赌气,而是根据自己的人口规模、国土面积、经济需求做出的选择。它让更多人能便捷地流动,让更多地方能分享发展红利,也让中国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稳。 参考信息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