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有做生意的头脑!”8月4日,湖南一小伙背40杯柠檬水上武功山售卖,原价4元一杯,他每杯卖15元,为让更多人注意到,还特意定制了条幅,没想到,上山半个小时左右,柠檬水就卖完了,男子声称他不图盈利,纯图体验,网友:这钱就该人家挣! 夏季这么炎热,但是自打放了暑假,有许多人带着孩子出门旅游。 而这个时候来杯冰饮,那简直太爽了! 有一个人可真就这么干了! 8月4日,在湖南武功山的石阶上,一个背着巨大保温箱的年轻人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 他身旁的箱子上贴着醒目的横幅:“冰镇柠檬水,15元/杯”。 这个湖南小伙,正将40杯山下仅售4元的蜜雪冰城柠檬水,背上近2000米海拔的金顶。 不到半天,他所有柠檬水售罄。 但是对此不少人产生了质疑,山下才4块,这就要扭头卖15元一杯,这简直就是抢钱。 可是山顶的游客们,却认为这杯翻了三倍多的柠檬水,值这个价,毕竟人家付出体力劳动了。 咱就先说说这环境吧! 武功山,壮丽的高山草甸和变幻莫测的云海闻名,吸引着无数徒步爱好者前来挑战。 然而,登顶之路绝非坦途。 数千级陡峭台阶、数小时的持续攀爬,对体力和意志都是考验。 尤其在酷暑八月,烈日炙烤,还没爬一会就已经是满身是汗。 这个时候的一瓶清凉解渴的饮品,对筋疲力尽的登山者而言,简直就是“续命水”。 这个买柠檬水的小伙,是一个来自湖南的越野跑和登山爱好者。 他对武功山再熟悉不过,毕竟人家本地人可是没少爬。 这个时候,他想到了山顶几乎没有这种冰镇饮品,并且价格也是高的很。 所以,他就想到了为什么自己不能整点山下受欢迎、性价比极高的蜜雪冰城柠檬水上去卖? 这计划一有,小伙也是行动派,说干就干。 行动前夜,他做了充分准备,直接购买了40杯蜜雪冰城柠檬水,确保新鲜。 深知冰镇是炎热天气下的核心竞争力,他特意准备了保温箱,并加入足量冰块。 为了吸引大家,他还定制了一条醒目的横幅,清楚标明“冰镇柠檬水,15元/杯”,直接绑在保温箱上。 清晨,他自驾从长沙出发,抵达武功山山脚时,背上这近40斤的“负担”,开始了这场特殊的攀登。 一路上,山路崎岖,他虽是运动好手,但背负重物登山,难度远超平日轻装训练。 每一步都异常沉重,汗水很快湿透衣衫,呼吸也变得急促。 保温箱的背带勒在肩上,留下红痕。 他必须比平时更频繁地休息,调整呼吸,补充水分。 原本可能只需三小时的路程,这次足足花了四个多小时。 沿途,他的身影和醒目的横幅成了焦点。 起初,不少人都嘟囔着:“15块一杯?下面才4块!” 小伙并没有解释,休息好之后便继续前行。 然而,随着海拔升高,阳光愈发毒辣,山路愈发消耗体力。 当游客们气喘吁吁、口干舌燥地抵达半山腰或接近山顶的休息点时,小伙的保温箱里那杯杯冒着冷气的柠檬水,瞬间成了大家最梦寐以求的东西。 15元的价格,在此时此地,有了新的意义,它就像是一场“及时雨”。 于是,情况开始逆转。 陆续有游客掏出手机扫码付款,一杯、两杯、十杯,小伙背上的重量在减轻,而交易成功的提示音则成了他继续攀登的动力。 尤其是在接近金顶的区域,游客密集,柠檬水销售异常火爆。 不到半个小时,40杯柠檬水竟被抢购一空。 买到水的游客迫不及待地吸上一口,这一刻,15元换来的不仅是解渴,更是一种在极限挑战后获得及时犒赏的幸福感。 小伙下山后,将这段经历分享到社交平台,并迅速引发热议。 有人佩服他的商业头脑,但也有人质疑定价过高,是趁人之危。 面对争议,他解释,这趟行程本意并非纯粹牟利。 作为越野跑爱好者,他把这次负重登山视为一次特别的体能训练和人生体验。 15元的定价,他算过账,扣除油费、物料等开销,这趟“生意”几乎没赚什么钱,更多是图个新鲜和体验。 这场武功山上的“柠檬水实验”,无意间展示了价值与价格的动态关系。 同一杯柠檬水,在山下街头值4元,在游客精疲力竭的武功山顶,就值15元。 这11元的溢价,正是对“最后一公里”艰辛运输的货币化体现,是市场对稀缺性和即时性需求的自然定价。 在特定的时空和需求下,服务的价值,往往由最不易被替代的环节决定。 主要信源:(川观新闻——湖南一男子背40公斤蜜雪冰城上武功山售卖,每杯15元,当事人:不是...)#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