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最近栽的跟头,不大,却真疼——把自家的枭龙战机技术教给了土耳其,想着拉兄弟一块干,结果人家学了手艺,转身就抢走了印尼那笔原本稳到不能再稳的大单,千亿级订单,飞了。换来的只有一个冷冰冰的事实:防务合作,不是交朋友,是喂狼养虎。 这事说起来就气人。当初土耳其 Aselsan 公司跑到巴基斯坦开办事处,拍着胸脯说要一起搞军工升级。巴铁也是实在,想着都是 “兄弟”,没多合计就把枭龙 Block III 的电子战系统升级项目交了出去。 土耳其工程师进驻卡姆拉工厂那天,巴军高层还特意去剪彩,满以为是强强联手的开始,谁能想到这竟是给自己埋了颗定时炸弹。 要知道,电子战系统可是战机的 “神经中枢”。土耳其团队借着合作的名义,把枭龙的雷达预警、干扰装置参数摸得门儿清。他们白天跟着巴方工程师泡在车间,晚上就把数据传回安卡拉。巴铁这边还傻呵呵地开放生产线,连核心部件的装配流程都没藏着掖着。 就在双方 “合作愉快” 的时候,印尼的战机招标开始了。枭龙原本是头号热门 — 性能对标 F-16,价格却便宜一半,再加上巴基斯坦和印尼常年的军事合作情分,业内都觉得这单稳了。巴方甚至已经开始准备生产线扩产方案,就等签约了。 谁承想,土耳其突然杀出。他们拿着从枭龙那学来的技术,给自家的 “可汗” 战机搞了波紧急升级。往印尼军方面前一摆。你看这电子战系统,是不是跟枭龙有点像?但我给的价格更低,还送全套技术转让。 印尼那边能不动心?一边是熟面孔的枭龙,一边是性价比更高还带着 “新技术” 的土耳其战机,明眼人都知道怎么选。等巴基斯坦反应过来的时候,土耳其已经和印尼敲下了合同 —— 用巴铁教的本事,抢了巴铁的饭碗。 更窝火的是,土耳其还对外宣称 “自主研发突破”,字里行间都在暗示枭龙技术不如他们。这波操作,简直把 “过河拆桥” 玩成了教科书。 其实这事儿早有苗头。去年土耳其就偷偷挖走了巴基斯坦航空联合体的三名核心工程师,当时巴方以为是正常人才流动,没当回事。现在回头看,人家从那时就开始布局了。 土耳其这几年在全球防务市场上的动作,活脱脱把这儿当成了自家棋盘。瑞典那家研究所的数字摆着呢:过去五年,他们的武器出口额直接翻倍还拐了个弯,106% 的增长率,跟坐火箭似的蹿到了全球第十二。这哪是闷头搞生意,分明是憋着劲儿要当 军火新贵。 就说那个叫阿塞尔桑的公司,简直是土耳其军工的 “万能手”。左手改坦克火控系统,右手就敢掺和战机电子战,俩领域都玩得转,可见这只手伸得有多远。 再看他们抢订单的架势,跟撒网捕鱼似的。2023 年秋天,爱沙尼亚的 230 辆装甲车订单收入囊中;转年 10 月,又敲定向印尼输出 “卡普兰” 装甲车生产线;没过一个月,罗马尼亚的 1059 辆 “眼镜蛇” 装甲车合同也落袋了。 这步步紧逼的劲儿,哪像是单纯做买卖?分明是借着军火生意在全球版图上划地盘。这次从巴基斯坦手里抢走印尼的枭龙订单,不过是他们扩张路上又一个 “战利品” 罢了。 回头看巴基斯坦,这些年搞军工确实不容易,家底薄,只能靠跟外人合作攒技术。之前跟中国联手搞出枭龙战机,算是打出了名气 — 中低空机动性强,航程够远,还能挂各种精确制导武器,关键是价格比欧美战机便宜一半,对那些预算紧又急需防空力量的国家来说,简直是量身定做的宝贝。 可这次跟土耳其合作,巴基斯坦算是栽了个明白 — 太轻信 “兄弟情”,把家底子亮给别人看。本想借对方的技术给枭龙再升级,好打开更多市场,没成想核心技术被人摸透了,最后反被捅了一刀。 说到底,国际军火市场从不是讲交情的地方。巴基斯坦以为的 “铁哥们”,在土耳其眼里不过是块往上爬的垫脚石。枭龙战机辛辛苦苦十年闯出来的名声,差点因为一次轻信毁于一旦。 现在巴基斯坦总算回过神了 — 紧急叫停跟土耳其的所有军工合作,卡姆拉工厂的安保直接提到最高级。可再怎么补救,丢了的订单回不来,流出去的技术收不回。这哑巴亏吃得,真是往心里疼啊!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