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97年一企业家到朝鲜考察,参观英雄雕像时看到其中一尊雕像与她熟悉的老干部非常

1997年一企业家到朝鲜考察,参观英雄雕像时看到其中一尊雕像与她熟悉的老干部非常像,再一看雕像底座上铭文:立特等功,获“一级英雄”和“鹫峰阻击英雄”荣誉称号……企业家忽然猛拍一下大腿:这不就是老沈嘛!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997年夏天,浙江企业家王女士踏上朝鲜的土地考察市场。在平壤参观万寿台英雄纪念碑时,一组抗美援朝英雄雕像让她停下脚步。 其中一尊面容坚毅的战士雕像让她心跳加速,那眉眼间的神韵像极了她认识的老干部沈树根。 凑近细看底座铭文:"立特等功,获'一级英雄'和'鹫峰阻击英雄'荣誉称号。" 王女士猛地拍腿惊呼:"这不就是咱们老沈吗!"这个发现像块烧红的烙铁,烫穿了尘封四十多年的历史帷幕。 时间倒流到1951年6月,朝鲜战场上的硝烟比梅雨季的雾气还浓,志愿军第五次战役刚结束,20军60师179团3营8连的战士们拖着磨出血泡的双脚向北转移。 排长沈树根接到团部紧急命令时,战士们正就着雨水啃炒面,任务简单得残酷,带领34名战士死守鹫峰922.4高地,至少坚持24小时。 地图上那个标高数字背后,是扼守美军北进通道的咽喉要地。 鹫峰说是高地,实则是几个怪石嶙峋的山包,山脊线像被炮火犁过的伤疤,裸露的岩石缝里嵌着弹片,齐腰深的野草下藏着未爆的炮弹。 美军侦察机像嗅到血腥的秃鹫,每天在头顶盘旋七八趟,沈树根蹲在战壕里给战士们比划:"看见对面山头的松树没?等会儿美国佬过来,咱们就学那松树——风越大,根扎得越深!" 有个新兵偷偷抹眼泪,他捡起块滚烫的弹壳塞过去:"揣着,等打完仗给你娘打副铜顶针。" 暴雨在黄昏时分砸下来,雨点密得能挡住子弹,战士们绑腿裹着泥浆,每走一步都像在拔陷进沼泽的腿。 沈树根突然笑出声:"老天爷给咱们打掩护呢!"他带头把步枪举过头顶蹚过齐腰的溪流,冰凉的雨水顺着脖颈灌进脊背,草鞋里的血泡早被泡发白。 三小时急行军后,侦察兵喘着气报告:"排长,山顶是空的!"沈树根立刻扑向制高点,指甲缝里全是泥也没顾上擦,抓起望远镜的手直发抖,山脚下美军帐篷里的灯光,像散落的黄豆粒。 拂晓前的宁静最瘆人,沈树根把全排最后半壶水分给机枪手,自己嚼了把草根润喉,当第一缕阳光刺破晨雾时,美军炮火把山头炸成喷发的火山。 他蜷缩在弹坑里,数着爆炸间隔计算敌军距离,等黑压压的美军钢盔晃到半山腰,他吹响铁皮哨的尖啸刺破爆炸声:"开火!"藏在石缝里的步枪突然喷出火舌,机枪子弹把晨雾撕成碎片。 这场阻击战后来被载入军史教材,沈树根带着34名战士顶住美军两个营的11次冲锋,毙敌300余人。最危急时他抱着炸药包滚进敌群,爆炸的气浪把他掀到树上挂着。 战后统计,全排最后站着7个人,机枪管烫得能点烟,但那条北撤的生命线,始终没让敌人踏过去半步。 王女士回国后辗转找到沈树根,老英雄正在杭州干休所侍弄菜地,聊起鹫峰之战,他弯腰拔起棵杂草:"啥英雄不英雄的,就是没给中国军人丢脸。"泥土从他指缝簌簌落下,和当年鹫峰上的碎石一个颜色。 直到2014年老人去世,邻居们才知道这个爱种南瓜的老头,衣橱最底下压着泛黄的"一级英雄"证书。 【信源核查】 央视新闻《国家记忆》2021年10月25日报道《抗美援朝战场上的"鹫峰阻击英雄"沈树根》 《解放军报》2019年7月31日刊发《一级英雄沈树根:34人阻击美军两个营》